周星驰年轻的时候,想当个演员,跑了很多龙套。有一天他拉上自己的好朋友梁朝伟去报考无线班,梁朝伟本来不想去,结果自己的好朋友梁朝伟被选上,参加了培训。而一心想当演员的周星驰差点放弃了自己的梦想,几年时间都被安排主持一档少儿节目。
这一段记忆或许星爷还耿耿于怀,在《新喜剧之王》里有体现,女主如梦拉着小米,结果不想当演员的闺蜜被看中,而女主宁愿少活50年也得不到这个机会,这一幕不仅是整部电影女主的至暗时刻,也是星爷回忆当年的至暗时刻。
只是星爷无法预料到,这一幕被放在《新喜剧之王》里,少有人看懂。几十年年过去了,原以为《新喜剧之王》会让观众体会这一种不投降的感觉。但观众不理解,口碑两极分化,票房近乎崩盘,星爷再一次遭遇了人生的至暗时刻。
电影还没上映之前,我就在想,这部电影也许是星爷这20年来的思考。包括星爷一直强调电影最后的两个字,是他想要告诉我们的人生感悟。只可惜,星爷还是输给了时代变迁,或许观众已经不吃无厘头那一套了,星爷还是那个造梦的星爷,但观众却已经从小人物的梦境中醒来,就像电影里如梦的醒来。
个人觉得,这部电影想要表达的东西,远远胜过星爷之前的《西游降魔篇》以及《美人鱼》,在主题立意上甚至是星爷近20年来最佳,但为什么这部电影会输的那么惨?我想最大的原因还是观众的期望太高了,而周星驰却回归电影本身,全片看起来朴实无华,在激烈的春节档中观赏性不高。
除此之外,《新喜剧之王》的宣发做得太差了,第一个预告片出来后,几乎所有人就认定这是一部烂片,因为第一个预告片里还用的是周星驰十几年之前用的老梗。结果无论是想看人数,还是排片一直被压着,最后口碑两极分化,这对《新喜剧之王》来说,无疑是致命的。
影片上映第一天,我就去看了。说实话,虽然没有太大的惊喜,但比期望中的要好很多,尤其是结合周星驰自身的经历,你会发现周星驰这一部依然像20年前一样,在讲自己,里面很多的经历就是周星驰的早年经历。
满分10分的话,我会打8分,很多地方其实可以发挥周星驰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加一些特效或者更加燃一点的场面。但很可惜,整部电影没有这样的亮点,所以看的时候,会觉得很平。比如像喜剧之王里加了一段吴孟达卧底的戏份,有枪战节奏一下就快了起来,但遗憾的是这部片子这样的亮点太少,唯一考验演技的只有那一段装鬼吓王宝强,其他片段都是太平又不太好笑。
由于口碑导致上座率下降,最后排片也大幅度减少,基本没有翻盘的机会,或许星爷怎么也没有想到,20年后,还是输在了这种带有强烈个人风格的电影上。
星爷一定感到很难过吧,作为粉丝也为星爷感到不甘。但是星爷赢了那么多,或许早已不在乎输赢了,他更在乎的也许是想把自己的人生的感悟告诉大家,就像电影里最后要表达的一样,人生如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