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孩子跟老妈一起看电视,该去洗漱时也不去,气就不打一处来。在多次交流之后还是不动,彻底愤怒了,并且有种被打败的感觉。
在孩子教育方面总是感觉自己的耐心不足,一旦面临孩子出现的具体情况就束手无策了。留到最后只剩下权威一条路径。但总是靠威逼利诱也不是办法,吵的自己都烦了,那么怎样才能解决遇到的问题呢?
好几次沟通,孩子还是执拗着自己的选择,不吃饭,就是要玩,要看书,要看动画片。沟通无果,只好由着他的性子来,因为我的假设是不能随意的阻止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在体会着失败的愤怒时,反思自己的行为。原来自己这种愤怒是对自己无能的抗议,没有能力搞定孩子现在的状况。学习到的知识是在自己情绪出现时要尝试接纳它,在事情出现后要尝试接纳和思考,用全新的思维来思考这件事,看看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结果。
很多时间大吼大叫的都是针对结果的愤怒,一旦愤怒人的智商就急剧下降,不能保持清醒,也就看不到事实的真相,除了强制获取自己想要的结果外,对事情的解决以及孩子心灵的教育都没有什么帮助。因为自己控制下的结果让自己安心,但不一定是对方想要的。(还是源自控制结果的心理)
问题的钥匙在它处。有因必有果,那么过多的关注在这个因果循环上,就让自己的视野局限在这一件事上,而不能看到事情的全貌,往往我们说解决问题需要在问题之外找找答案,意思就是说不要总盯着事情本身寻找解决办法,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比如看电视这件事,也许是孩子这会儿觉得没人跟他玩,无聊,刚好有声响出来,那就看看电视吧,闲着也是闲着。此时我要主动与孩子一起玩游戏,玩一些刺激她兴趣的游戏,就能将孩子从电视旁边拉回来,事情也就解决了,双方的冲突也不会那么大。
而如果自己不转变思路,就凭大吼大叫来与孩子沟通,时间长了孩子也免疫了,手段失效,不利于事情的解决,同时孩子也养成了看电视的习惯,并且 也忘记了原来选择看电视的目的是无聊,久而久之自己也就喜欢看电视,习惯就此形成,除非他自己愿意改变,这个习惯才有可能得到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