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拖延症、焦虑、行动力不足、人际关系……
而这些问题乍一看很容易被归因于自身性格“不好”,但真的是这样吗,其实它们在心理学领域都有答案,我想推荐给你几本心理学书,帮助你找到自己的答案。
1.《自控力》
豆瓣上《自控力》的书评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说“我连看完这本书的自控力都没有”,看到书评我笑了半天,确实很多人下单买回这本书之后就束之高阁,但是我想请你问一下自己的内心:你真的想一生懒散放弃期望吗?你愿意放弃对生活的控制感而浑浑噩噩吗?
自控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你会遇到人生中最大的一个敌人:自己。
有很多朋友问我,你已经有了房子和安逸的资本,为什么还要努力呢?我说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有一层是成就感、自信、自尊的需要,我希望在更美好的未来认认真真地遇到它们,而不是在浑浑噩噩的安逸中失去它们。
也许自控的路上充满荆棘,但它可以帮助你走向心中更美好的远方,当你到达的时候就会感激当初下定决心的自己。
2.《身份的焦虑》
阿兰德波顿对身份的焦虑的解释是:我们对自己在社会中地位的焦虑。
比如:买房了吗?工资多少?升职加薪了吗?恋爱结婚了吗?几个孩子?背的什么包?吃的人均多少的餐厅?……
无数诸如此类的问题让我们在社会比较中身心俱疲,焦虑与日俱增。
在这本书中,阿兰德波顿对焦虑的源头进行了总结:我们之所以被焦虑困扰,是因为没有懂得内心真正的需求。我们太容易被外界影响,也太容易被身边的价值观绑架,总是在比较中患得患失。阿兰德波顿也给出了很多很有启发的观点,比如当我们学会读书与思考的时候,就会从内心里发现自我的价值,我们要增加自己灵魂的重量。
3.《少有人走的路》
这本书是我看完后默默叹息:“如果早点看到这本书多好”的那种书,已经连续20年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出现,我的感觉是它很贴合浮躁的当代社会中年轻人的困境。
少有人走的路指的是走向平静和成熟的路,走向健康地爱人爱己的路。走向这条路之前我们心中都有迷茫和痛苦,却没有勇气真正踏上让自己脱离泥潭的成熟之路。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杰出的心理医生,用他毕生从业经验和案例写成,他在前言里说,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唯独不能拒绝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