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120回有70多万字的文本。
前80回作者曹雪芹,作品有50多万字的文本。这么庞大的文本结构,故事情节的搭建、架构的建成,故事一共延续了多长时间,它的时间线?
如果我们从第一回算到第80回,这个故事的时间线一共是15年。我们以核心人物贾宝玉作为一个参照系。宝玉的出生在第一回可以作为红楼元年。到第80回原稿结束时宝玉15岁。
以这三个人物作为一个基本的参照系你就会知道,包括十二钗在内的红楼主体人物,其实在整个故事延续过程之中都是从他们的出生到童年、到青春,长为青春少年的这段时间。
红楼的主体故事是以这样的主体人物所展开的一个15年的故事线。
这15年是这一群少年人的成长过程,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灵史。同时,他们都隶属于或者都关联于一个庞大的贵族家族,这就是贾家荣、民二府是公爵之家,是有着百年家族史的家族。
这部书同时写的是百年之家,像百足之虫一样,它其实已经由盛转衰,同时是一个家族的荣衰史。所以为这部书增加了丰厚的庞大的扎实的社会学、经济学等等方面的内容,文化人类学的视角。
曹雪芹希望能够以时代纪事方式把自己所处的环境呈现出来。我们看到《红楼梦》这部书既有理想性的,以少年人的心灵史呈现出的这样的构成。同时它又有着丰厚的非常扎实的社会性、经济性等等这样现实层面共同构成的一部非常庞大的,可以称之为有着雄浑之美的一部文本。
回到时间线来讲,15年的时间可以说这么庞大的一部书,贯穿在其中的故事情节不下数百个具体的情节。我们怎么来在其中抓出它的重点呢?可以让我们并不会淹没在这些细节当中,我觉得最好的有两个大的节点。
这两个节点,一个是发生在红楼13年,一个是在红楼14年。它是两个什么样的节点呢?第一个红楼13年的这个节点,就是大观园的正式落成,宝玉和众姐妹迁入大观园居住,这个情节发生在第23回。
23回之前有几回文本写为什么要兴建大观园,这是因为宝玉的亲姐姐在元春在宫中多年,受到皇帝的宠幸加封为贤德妃,这位黄妃要回家省亲,特为她建了皇家等级的就是大观园。
18回皇妃省亲结束之后,皇妃提出主张,不愿意这座园林在她游览之后就荒废了,让众多姐妹住进去,这才有了我们所知道大观园的这些岁月。
从第23回入住大观园,一直到80回原稿的结束,50多回的文本一共只写了三年的时间。也就是说大观园的岁月一共占去了80回文本的50几回,57回但是他只写了三年。大家可以知道这个笔墨有多么重。
为什么作者会用这么重的笔墨来写大观园的三年呢?正是通过这三年作者把十二钗以及宝玉的成长非常真实的,就是少年人的心灵以及身心成长,非常真实地呈现出来。
作者以这三年作为一种结构,初春、仲春、暮春,这样一种象征性的结构,它呈现出整个贾家这个家族由盛而衰的过程。
在第64回,就是大观园岁月进行到第二年的夏天的时候,你会看到有一个分水岭的到来,那么这个分水岭就是贾家整体的由盛而衰。
我们可以在文本之中比较详细地看一下,大观园的入住其实有一个非常美的情节作为标志,就是宝黛的共度西厢。春天园子刚刚住进了小孩子,小姐们以及丫鬟们,到处都是花招流展。宝玉偷偷带着一本《西厢记》到山子石上桃花树坐下来看。
他为什么要偷偷看,在当时的时代像这样的书其实是禁书,因为它会写到少男少女的恋情,在当时的时代认为有伤风化是被禁止的。所以宝玉只能偷偷挟带进园来看,这时被黛玉撞见,所以有两个人在桃花树下在春天里面共读西厢这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