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在走啊,为了看看天上的太阳;我一直在走啊,为了看看水中的月亮,我的城市,我的远方,自由的教师,创造自己的乌托邦”。
我不大懂音乐,但这首《行走之歌》,第一次听到就深深沉醉,不仅仅为旋律,更为歌词中美好的追求和向往。也因为这首歌,我关注到了作词者张文质老师,所以当看到“第九期张文质教育写作研修班”五一假期在成都举办的信息时,强烈的学习冲动盖过了“大睡三天”的小心愿。就这样,一场神奇的生命之旅开始了。
我坚信,无论是现在还是以后,我都会无比感谢自己的这次出发。
一、每个人都要做“好的教育”的代言人
以前我一直认为,“写作”是专家学者的事,是学有余力者才可以做的事。但文质老师说,
写作是人内在的生命冲动。
写作是最好推动教师阅读的方法。
认识到言语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的重要性,是教师职业成熟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
把个人的教育写作放到教育研究的最高点。
每个人都具有落地生根,独木成林,营造局部春天的能力。
教师的生命高度往往是由自己的著作垫高的。
努力以自己的作品参与到教育变革中,成为教育进步的一部分。
每个人都要做“好的教育”的代言人。
二、笨鸟的优势不在于先飞,而是一直在飞
三天的培训,更多的是目标驱动,但关于“怎么写”,张老师还是给出了答案。
决心:笨鸟的优势不在于先飞,而是一直在飞。写可能只有一个理由,不写却有无数个理由。忘掉身份、忘掉年龄、忘掉学历,忘掉学科,不想能不能做好,先做了再说。要信赖你的手,训练你的手。凡是生命中的事,都是非你不可。
学识:一个好老师必须成为“一本书”,成为一本书的前提在于不断地读“一本书”。
写作要有挑战的难度,要有学习的范本。可以模仿(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持续训练、目标驱动。要有学习的对象、学习的意识,学习的追求,要把自己逼出变化,逼出高度。不能写的太多,思考太少;写的太多,读的太少。
学养:即更丰富的生命见识、经历和阅读。所有的表达都要特别的用心,特别的谨慎,特别的投入精力。
经验:经验很重要。要把自己的这本书读厚(更丰富,更厚重),读薄(更专业,更深刻)。
见识:首先要见。和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人交朋友。认识了很多,见了很多,就形成了见识。
思想:要有更开阔的理解力,不同纬度的思考。要有在地性、在场性、具身写作(整个生命、情感都在里面)。我手写不了我心,问题在“心”,心没有想透。甚至可以说,活着就是为了写作,活着就是为了思考。要善于把“想法”,变成“思想”。
笔法:写作不是堆砌文字。所有自由飞翔的轻盈感,都来自于大量笨拙的努力。
腔调:即专业精神,不是把“鱼”蒸熟了即可,而是恰到好处。不把简单、贫乏、人云亦云、司空见惯当成习惯,不能没有新知识、新经验、新词汇,不为了“日更”而更。
三、我们相遇在这里,带着珍贵的耳朵
文质老师说,所有的相遇,都不是偶然,是有目的的寻找道路上的相遇。研修班里一个个活泼泼的生命个体,也带给我很多启发和力量。
刀哥金句:写作就是打喷嚏,明显的共同之处,都是受外界的某一种刺激,有感而发,不得不发。
你永远没办法改变一个装醒的人。
艺术家就是那些长着触角的人,知道如何追逐空气中、宇宙中涌动的电流的人。
你的冲动必须付诸于行动,才会有真正的意义。
一个真正的教育者,总是以言说、文字来赋予和确证自身行为的意义和价值。
想得美才能活得美。
写的好就可能做的好。
金句:与其向往,不如前往
你要持续发光,因为你不知道在哪个角落里,哪个人会借着你的光走出黑暗。
三天的学习生活结束了,而真正的学习才刚刚开始,正如文质老师所说:运气已在你这一边,剩下的全靠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