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欢的主持人窦文涛在他的谈话节目《圆桌派》中聊起过怀旧的话题,讲到现代人越来越爱怀旧了,甚至一些90后、00后也开始怀旧。我觉得挺有意思,人为什么喜欢怀旧呢?怀的又是什么旧呢? 怀旧,顾名思义,就是缅怀过去,比如旧物、故人、往事、逝去的时光。这些东西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保质期短,不会因为你拥有财富和权力,就独独为你长久保鲜。时间面前人人平等,所以怀旧是没有门槛的,无论高低贵贱、美丑胖瘦,谁还没个过去啊,只要有过去,就总有可以怀的旧。我想这是我们喜欢怀旧的原因之一。
1.
其次,无论你是为赋新词强怀旧也好,还是真心实意去怀旧也罢,其实怀旧是一种缺憾心理。 当曾经清纯美好的初恋变成臃肿恶俗的大妈或谢顶啤酒肚的油腻中年男时,我们总忍不住怀念过去含苞待放的身体里那些无名萌动的荷尔蒙,为美好的故事无法继续而感到缺憾。 当千篇一律的网红脸充斥荧屏引导大众审美时,我们总忍不住怀念起90年代那些没有整容没有ps的纯天然港星,为大众审美的堕落而感到缺憾。 当我们年过而立,被工作压力和生活琐碎压迫得喘不过气来时,那些每天读书考试的枯燥乏味的学生时光也似乎变得值得怀念起来,为单纯美好的一去不返而感到缺憾。
人们怀旧正是觉得“美好”是现实生活里所缺失的,糟糕的空气质量、不安全的食品、拥挤的交通、复杂的人际关系、千篇一律的整容脸、高压的生活,透不过气的工作……现实是那么的令人遗憾,仿佛最美好、最有味儿、最快乐的时光只停留在过去,恨不能造一台时光机穿梭回过去。
2.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过去就真的那么好吗?如果真要有那么一台机器,又有多少人愿意真的回到过去呢?窦文涛就实心眼儿地说“我觉得现在的生活挺好,压根不想回到过去”。我会心一笑,英雄所见略同!那些选择穿越回去的人,最真实也最现实的目的应该是想把当初没买的房子都买了,或者想把当初嫁的老公或娶的老婆给换了,而不是为了重新体验一把当时的月亮。
试想要真回到从前的日子,光没手机这一项就够你喝一壶的了,更别提没空调、没冰箱、没洗衣机、没热水器、甚至没抽水马桶这些生活上的极端不便利了。还有人人穿一个颜色样式的衣服,说一个调调的话的那种令人窒息的乏味。所以说,偶尔尝试一下与世隔绝的乡村田园风那叫体验生活,真让你天天采菊东篱下,你不闲得蛋疼我跟你姓。
此外,谁年轻的时候不范点傻气儿,干点傻事儿,比如为了校花被人打得鼻青脸肿,为了跟父母怄气离家出走,偷量女老师的高跟鞋,嘲笑班上长得丑的同学,稀里糊涂偷尝禁果之类的,一想起来就恨不能坐上多啦A梦的时光机器去将之格式化。
然而人一旦开启怀旧模式,往往这些事儿就立刻不是事儿了,大脑仿佛自带滤镜功能,屏蔽掉那些不美好的信息,而只选择保存美好的那部分,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刺激肾上腺素的分泌,才能暂时摆脱现实的困扰。如果把过去和现实比喻成一母同胞的两个孩子,那怀旧就是个偏心的母亲。
童年是欢乐的,但别忘了我们的童年也同样充斥着老师的体罚和父母的棍棒教育。 初恋是纯净的,但别忘了羞涩脸庞带点稚气的你也因此经历了第一次生理反映。 大学生活是美好的,但别忘了那个在背后说你坏话给你使绊子的同学害你失去了一等奖学金。 90年代的港星是美艳的,但别忘了那个时候刘嘉玲被绑架拍裸照,蓝洁瑛被强暴。 这种掩耳盗铃式的大脑自动筛选模式,使得怀旧像一条被阉割过的回忆片段,引发的是一场对过去时光的意淫与自嗨。
3.
这种意淫和自嗨,从更深的心理层面上来讲,是对现实的不满意,所以找了个逃避现实,害怕成长的美学借口——怀旧。我们无法掌控当下,就只能在对怀旧的意淫里自嗨了。对现实满意的人是不会也不需要动不动就怀旧的。
诚然我们需要怀旧有时候就像我们需要自慰一样,但怀旧永远代替不了真枪实弹。
她们懂得欣赏怀旧,但更明白当下的意义,这才是我们应该秉持的态度。
PS: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还合您胃口,就请顺便给我点个赞呗,如果有意见建议,就请顺便评个论呗,当然最好能互相关个注,我想看看互相作用能带来的威力究竟有多大。
作者:80后双子女,民盟党员,简书作者,不甘囿于在体制内的文艺女中年一枚。我在这里聆听您可歌可泣的故事,书写温馨动人的文字生活不易,让我陪着您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