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我们似乎将对错的界限定义的太过严苛,是非之辩,黑白分明有用之物,即为对;无用之事,即为错。
何为对?功成名达鲜衣怒马;何为错,籍籍无名,优哉游哉。似乎一切发现美,思考宇宙,心灵远游的行为在旁人,在绝大多数眼中成了一种浪费时间的错事,那么,真的是这样吗?
这种是非观的影响,潜移默化,根深蒂固,源于出现了偏差的价值界定。大多数人认为汲汲于功名利禄才是人生的正途,诗和远方真实和美是人生的岔路,是偏斜的路标。
他们说:你要努力学习,而不是在那边发呆,你要看着书本,而不是关注窗外,最后他们说你错了。
想起了庄子在《人间世》中写过的两棵树一棵树不偏不倚,高大挺拔,另一棵粗疏歪斜,无疑,前一棵树最是符合大众的价值观,然而越是有用越是受到追捧,这棵巨木也越早遭到砍伐,分崩离析,后一棵一直寄托社旁的栎树,无所依托,疏散而无用,反而保全天性,自由生长,如此说来谁对谁错,一眼便知。
巨木炫才能于世俗,追求看似正确,实则谬误的虚名,故临于夭折,而栎树以才能为无用,所以生于神社旁,却不乐于成为社坛的装饰。只是为了让不知者诟骂辱谩自己的不才无用,不以神社为荣耀,亦不以神社围追求,忽而记起惠子,以大谬评价庄子,庄子自称懂鱼的快乐,裁天为云,剪水为衣,垂钓濮水,花丛梦蝶,他所做的一切于惠氏看来自然大谬不然。然而,反观惠氏,汲汲于腐鼠一般的爵位官名,实则可悲可叹。
是庄子错了,还是那个时代错了?
既然庄子眼中花非花鱼非鱼,自然错亦非错矣。他通过这些行为,齐了物我,心飞于方外沟通宇宙与哲学,看清了生命重心的位置,完成了心灵的超脱,达到了心灵的逍遥和精神的领地,自然无错。
北岛写过:我肩上是风,风上是无尽星辰。或许有些有无数人认为脚下的路至关重要,头顶的星空遥远且华而不实,何必关注。但这里的仰望星空停下脚步不用追求,并非同于平庸无能。在众人用于世的局中能够拒绝世俗的价值观是非观追求自由的真性,成就解放精神之大用。
若说无用,还有什么比哲学文明诗歌更无用,但乔布斯愿用全部科技换取苏格拉底的一个下午,英国宁愿丧失国土,也不愿放弃莎士比亚。
这样看来,全社会都在求对时,不妨有人做一点“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