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记得,我在法国看到的一档展示室内装饰的电视节目。
一个老太太,是有头衔的没落贵族,终身未婚未育,快七十岁了,画着浓妆,喋喋不休非常绕舌。
她很穷,住在一栋非常气派的奥斯曼样式的石头房子里,但是是顶层只有16平方的“女仆的房间”。
女仆的房间,就是顶层那种小窗户。 法国留过学的同学,估计都不陌生。
那栋楼一共八层,她带着记者边爬边喘气。终于走到一个门前,老太太拿出钥匙把门打开,转头问记者:“你准备好了吗?”
然后她慢慢地把门推开,我想所有的看客和我一样,眼睛闪亮,因为里面金碧辉煌,色彩鲜明,宛如皇宫。
她的房间的四面墙被涂成两种颜色,浅豆绿灰和猩猩的王室红。实木雕花的老橱子,摆在浅豆绿灰色的墙面前面,显得纹理优美,特别有范儿,老橱子上还摆着当年法国贵族最爱的中国瓷瓶子。
而在旁边红色的墙上,中间挂了一面巨大的镶着复古金色相框的水晶镜,旁边还有些大大小小看似无序却处处有心的复古的相框。
时间太久了,找不到节目截屏,但是搭配风格是这样的。
她的床很新奇,推开之后,是一个大的浴缸。
老太太像是个小孩子一样,带着献宝的神情,给记者展示她的浴缸。记者站在小小的房间里面问:
“请问在这种空间里,浴缸是必要的吗?”
老太太说:“完全必要。只有我端着红酒,躺在泡沫里,看着天花板的时候”,这时候摄影师才发现,原来天花板上贴了一层类似宫廷壁画的装饰纸。“我才觉得安全和舒适。”
她拍了拍记者的肩膀说:
“我知道你一定在想这个疯狂的老太太,还沉浸在过去的贵族梦里,不肯面对现实!
事实上,真的不是!我非常清楚,我就是一个行将入土,一无所有的老婆子。
到底什么是家?你家就是你可以安心疗伤的地方。我从小就在这种氛围里长大,看我这个年纪,我已经改变不了了,只有回到这种气氛下,才觉得放松。”
本来在整个采访中,我并不太喜欢这个画着浓妆,没钱还端着贵族架子的老太太,看到最后的时候,我对她不仅仅是同情,而是一种尊重。
因为她在用她所剩无几的力气,捍卫她的尊严和人生。
那时候,我也是住在一个十几平的小房子里面,还在底层,光线不好,整个空间乱七八糟。而我就守着自己杂乱的世界叹气,觉得迷茫,找不到前方。
看完这档深夜播放的节目已经凌晨了,我却还是从沙发床上爬起来,把屋子收拾一遍。
越收拾越起劲,当我终于把整个屋子都收拾好了之后,我终于可以轻松无比,睡一个踏踏实实的觉。
她说得太对了,家不仅仅是吃饭睡觉放东西的空间,家是一个让我们可以安心疗伤的地方。
世界已经那么坚硬和残酷,弱小的我们,能够力所能及的就是把自己的家布置成让自己舒心的样子!
家,真的是我们能够送给自己的最贴心的礼物,要看我们对自己是吝啬还是大方!
那时候,我有个法国闺蜜,和男朋友分手了,自己开始找房子。
找到房子之后,她没有马上搬,过来跟我挤着住了几天,她把房子刷了。刷成暖洋洋,非常南法的金黄色,然后把最重要的那面墙壁,刷成了巧克力色。
我去帮她搬家,一开门整个人都呆住了,这还是之前我陪她来看的房子吗?因为重新整改墙面后的房子一下子就不一样了,变得更加生动而时尚!
她说,其实,每个人都不喜欢整理卫生做家务!但是为了让你的家看起来有整洁有品位,我给你讲两个我妈传授给我的秘诀!
1.你可以不洗碗,不拖地,不洗浴室,但是一定要铺床。一个乱七八糟的房间里,只要被子四角拉平,就会让人感觉这是收拾过的房间。
2.你可以没有贵的家具,或者精致的装饰,但是一定要有整洁的墙壁。没有比一面泛黄裂缝的墙壁更能凸显你的品位低下,从而拉低你的层次!
在学生时代,就能想到搬家刷墙的朋友,她是我认识的唯一一个,但是我不得不承认,她说的非常有道理。
她也是非常有效率的社会活动家,大家都喜欢去她漂亮整洁而舒适的家里面,做客。
当年看“老友记”的时候,人人都喜欢莫妮卡的房子,因为莫妮卡会把自己的房子收拾得特别美丽温馨,烤最好吃的饼干,招待朋友,享受做女主人的感觉。
这就是从十七世纪开始,法国沙龙文化的沿袭。沙龙是法语Salon的音译,就是客厅的意思。
贵族女主人会想尽办法把自己的客厅打造成城里最富有高尚艺术品位的场所,用家彰显自己的阶级和层次。
人们对于家的要求,是根据生活水平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要求。
从一个可以挡风躲雨的洞;到可以做饭,睡觉,放东西,而今我们更希望我们的家让我们觉得安全,安心,百分百舒适!
今天的中国人,人人都人心惶惶的担心着房价,很少人在乎,是不是有个可以安心,放松的家。
其实在人生,有几百平米房子,还是仅仅有个十几平米的小窝,这个人能力也是运气,但是家是温馨整洁还是脏乱不堪,却是生活格调和态度。
有时候,拥有会让人满足,但是满足仅仅是一时的快感,并不是幸福。只有让自己生活有品质,有格调,有生活态度,才是通往幸福的通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