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近日印发《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工作指引》,聚焦校园餐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细化操作流程和规范标准。这项工作指引的印发,为全国中小学落实校园食品安全提供了方向指导。
落实中小学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是首要。中小学食品安全的主体是广大中小学生,因此加强学生了解食品安全知识是重中之重。可以和当地农业农村局联合,通过食品安全监管人员走进课堂,以学生们喜爱的路边摊、小零食为切入点,采用互动问答形式,生动地为学生们讲解一些生活中的食品安全知识、日常饮食习惯养成,普及识别“三无产品”、“过期食品”,培养科学、文明、健康的饮食习惯等方面的食品安全知识。宣传绿色农产品,优质农产品对于健康的良好作用。让学生积极提出并收集食品安全方面的意见建议。通过这种宣传方法让学生们意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意义,提高学生对安全绿色农产品的了解。
落实中小学食品安全,政策规定少不了。国家在食品安全方面出台的法律法规基本完善。中小学在学习相关法律的同时,也应制定相关管理措施。例如:严格食品的采购,学校要建立严格的食品采购制度,根据当地农业发展情况,购买当地产量高、品质好的农产品,确保食材新鲜、无污染。定期对蔬菜食品供应商进行评估,确保食品来源可靠。规范食品加工,学校食堂要具备规范的加工设备,保证食品在加工制作过程中不受污染。工作人员要经过专业培训,持有效期内的健康证上岗,熟练掌握食品加工技巧和食品安全知识。食品需进行样品留存,每餐次食品成品需依照规定剂量、使用规定容器留存样品,并及时更换。加强餐具的消毒,购置消毒柜,对餐具、饮具和盛放入口食品的容器在使用前需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定期进行自查自纠,学校需完善食堂管理制度,明确相关岗位职责所在,定期对食堂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接受教体局、卫生局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落实中小学食品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有保障。学校应和当地农业农村局进行对接,农业农村局加强对进入学校的农产品的检查检测,确保流入学校的食品是绿色健康的。一是加大农产品生产监管。农业农村局需要对给学校提供农产品的各乡镇做好监管工作,对没有检测能力需上市销售蔬菜农户的农产品进行检测,对检测合格者要求农户开具承诺达标合格证。二是严把肉类产出检疫。对进入校园的肉类产品,在实施动物产地检疫时,生猪到约定地点实施检疫,官方兽医核实养殖场(户)身份、查看养殖档案、核对耳标、车辆备案情况及运输台账填写情况,并且按照省、市要求按比例进行“瘦肉精”抽查,确保肉类健康安全。
学校是全体学生学习的重要基地,食堂的服务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健康与学习生活。坚定落实中小学食品安全,为学生健康保驾护航贡献农业农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