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不愿意痛痛快快地给孩子买东西,花钱的同时反复强调“金钱来之不易”等,孩子由此得到的仍然是匮乏感,还有愧疚感,将来他的跟金钱的关系也将沉重而艰难。
父母好比是程序员,假如父母在孩子童年的潜意识中输入的是匮乏与沉重,孩子将来又怎能丰盛流动呢?带着匮乏感走入社会,被潜意识指挥着,他很容易处处体验到沉重。
孩子对父母传递的能量非常敏感,如果父母传递的是制约和沉重感,孩子一碰到这个东西就能感受到,所以宁愿不碰。
孩子不会用头脑自欺欺人,无论父母自认为道路多正确,孩子能够直接从能量层面感受到父母传递的是正能量还是负能量。如果父母持续不断地以自认为正确的理由,强行向孩子传递各种负能量,孩子最终会变得如父母一样,被束缚在所谓正确的人生道理之中,活得沉重压抑。
满足还是不满足孩子的欲望,取决于父母的能力和意愿。有能力,也愿意满足,那就轻松愉快地尽情满足,多多益善;没能力,或者不愿意满足,那就直言相告:“我暂时没有能力满足你”,或者“我就是舍不得花钱”。父母不需要完美,但至少要诚实。诚实的父母,即使孩子得不到满足,也会知道那是父母的问题,不是自己配不上,将来依然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丰富的物质生活。
父母若是对自己内心的匮乏感没有觉察,很可能会无意识地传递给孩子。自己小时候没得到过快乐顺畅,所以现在要跟孩子较劲,让孩子也处处拧巴。
不要评判孩子的欲望,讲一堆理由证明孩子不应该提这个要求,甚至自欺欺人地说这么做是为了孩子好。孩子需要什么,就是需要什么,这个需要可能在父母眼里根本不必要,但在孩子心里,那就是他想要的。无论父母买或不买,都请尊重孩子的欲望。可以不满足,但不必评判欲望,孩子自己会形成欲望和实现之间的关联。
富养、穷养取决于父母的心态,跟经济能力关系不大。长期的匮乏感会逐渐凝固成内心黑洞,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容易变得欲壑难填,买再多的名表、跑车也弥补不了。
诚恳面对孩子的需求,不跟孩子较劲的父母,都会发现孩子的心其实是那么纯净而易于满足的。对孩子来说,快乐不在于价格标签,而在于被父母充分看到和回应。
父母满足了孩子童年的哪些需求,孩子将来在哪些方面就会流动而不执着,有自由去体验更高层次的需求。
父母无论贫富,都可以向孩子传递:你的欲求很美好,你值得拥有一切最好的东西。那么孩子未来自然会物质丰盛,而且不执着于奢靡。
我们给孩子的任何信念都会削减他未来的发展空间。父母诚实地遵守界限,可以保护孩子的潜意识不被写入限制性信念,他未来的发展也一样能不受制约。
让自己成为纯净的通道,宇宙自有丰盛的安排。
在那些笃信“就是不能满足孩子所有欲望”的父母的教育下,孩子从小在潜意识已经相信自己不配过上各方面都满意的人生。失败者不是物质社会造成的,而是潜意识创造的。
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不合理欲求”,所有欲求都如它所是的在那个当下真实存在。
一个人能拥有多少财富,取决于他的潜意识认为自己配得上多少财富。
潜意识和金钱关系的好坏,取决于童年时期父母对待孩子欲求的方式。父母有条件满足时,还对孩子的欲求进行各种评判,甚至附带条件才肯满足孩子,这么做给孩子造成的信念是:“我本身不配得到,我得为自己的欲求找出充足的理由,历尽曲折之后才可以得到。”
在生活中细腻地观察自己对财富的各种感觉:我不配得到,或者我必须怎样才可以得到。当你看到这些信念时,它们便会消融。当你对金钱、万事万物都不再有信念时,就可以如实如是地活在真相中,拥有真正的智慧。金钱自会追随你而来,取之不竭。
这个世界有很多美好的人和事,我们要去体验,就需要资源和工具。钱只是一个工具,借助这个工具,我们可以创造丰盛的生命体验。可是现实生活中,拥有财富的人并不一定为自己创造了丰盛的生命体验。
想为自己创造怎么样的生命体验,这就是初心。当我们迷失在外在价值体系的迷宫里时,可以时常回头看看,赚钱的初心是什么。
辛苦本身并不是成功所需要的,而只是为了给自己一个安慰:我已经足够辛苦了,我终于配得上钱了。
宇宙是丰盛的,有很多资源,这些资源汇聚到哪里、为谁服务,取决于谁更能听从自己的心,更能执着地创造出自己这几十年来真正想在这个世界上创造的体验。
如果一件事瞬间让你的内心敞开,你就是想去体验它,那么宇宙的资源会追随你而来。
所有的信念,包括通常意义上“好”的信念,都制约着我们获取财富。
给孩子丰盛的人生,下面几条就够了:听见孩子的欲求;及时回应;诚实回应;无条件给予。
听见孩子的欲求:如果你给予的,是你自己想要给孩子的,而不是孩子自己想要的,那么付出再多、牺牲再多也没有用。
及时回应:当时想要做的事当时就去做,当下完成。
诚实回应:父母不能诚实地面对自己,所以才会评价孩子。如果父母是诚实的,孩子得不到满足,顶多有些遗憾,但不会形成心理创伤。
无条件给予:要无条件地给、痛痛快快地给、舒舒服服地给。富足,不取决于东西价值多少钱,而取决于你给的时候,能量是不是富足、畅快。我们可以自由地在这个世界上创造自己想要的体验,可以是小富即安,也可以是豪富,而不去多加限制。
很多时候我们都忘了自己的欲求,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觉察自己的感受和欲求——创造接触满足——满足后退回。”
觉察自己的感受和欲求:小时候的感受没有被父母看到,孩子很容易变得麻木。我们可以从非常小的事情开始,鼓励自己的感受和欲求。
当下创造接触,让欲望被满足:只是一个想要的体验而已,就去满足它,创造条件满足它。当你能够有条件创造满足,就去满足。
满足后退回。
无论是动物、植物,还是一个人、一个企业,都是先做一件喜欢做的事情,把这件事情落地了,创造接触满足,然后自然会有第二件事、第三件事发生。一件件追随自己的心去做,就会慢慢长成大树。
不需要把财富作为目标,它只是工具。当你追随自己心的律动,去创造自己想要的体验,做自己喜欢的事,财富就会追随你而来。
无为是最好的“为”,不给他任何信念,任由他全然自由地发展,他就会拥有最丰盛的人生。
不做不是放弃,而是我知道事情有它内在的韵律。需要资源时,我不疯狂地抓取,而只是做我该做的,不用力地做,然后等待事情自动发生。
每当我们不被信念制约,不去制造冲突、限制自己,只是保持一个无念之愿时,那么一切资源会自动涌来。
不是多努力就会多成功,而是你有多放松,就可以多成功。
让财富追随你,无念、无为,同时守住自己的中心,问问“这一刻,我真正想要的体验是什么”。守住自己的初心,丰盛的人生就会追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