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出游没有做计划,没做攻略,就是想轻轻松松玩几天。找了浙江想玩的地方,大概看了一下地图,就想着从神仙居出来以后先到鄱滩古镇和侗江书院。
从神仙居坐班车到仙居客运站后改变了主意。浙江大交通真是快捷方便,充分展示了一个发达地区的经济优势。高铁从这个城市到另外一个城市,有时就只需要几十分钟。然而,他的小交通就没有那么方便了,班车的车次并不多,如果赶不上定点的班车,就只能打车。现在既然已经在车站了就不折腾了,还是先去临海紫阳街。没想到这个决定也因此错过了鄱滩古镇,侗江书院。
客车到朝天门我们下来后,拉着行李箱毫无方向地走着。没订住宿,没看线路,忽然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就像无头苍蝇。拖着行李箱很不方便,才走了几百米,却感觉费了好多力气。第一要务就是先找住宿,门口的保安指向朝阳门旁边的一条小街巷。说那里有个民宿。我们在巷子里穿来穿去,没看到标注民宿的门牌子,看一户门旁写着紫阳西院,感觉是私人住宅。正好有一家人出门,上前问了一下附近哪有民宿?说那边就有民宿,我们的理解是指朝阳门长城售票口那块,那个民宿比较高大上,刚路过时问了,不是我们住得起的。
没有方向不知朝哪儿去,看到一个椅子干脆坐下来找。在网上找了好多个,符合我们价格的要不太远,要不不理想。不提前做准备现抓,是有点手忙脚乱。有个阿姨看到我们拉着箱子,还一人拎着一篮杨梅(仙居的杨梅是我吃过最好吃的杨梅)坐这里好久了,还以为我们找不着地方,热心的过来问我们,还提出要送我们。质朴的地方,热心的居民,让我对这里的好感一下子拉满。
打了几个电话,没有满意的选择,那还是先填饱肚子吧。找了家小饭店,要了碗三鲜麦虾(原来麦虾和我老家拨鱼子很像),买了麦饼(像我们的煎饼卷菜。这里把用面粉做的都叫麦*)。坐下来边吃边慢慢找,发现300米处有一民宿看着环境不错,打电话一问有房。顺着导航找去,又回到状元第,导航告诉我到了。只好打电话给老板,原来他的民宿在后面的巷子里,是我们看到的紫阳西院。
办好入住,收拾一下就开始了临海之旅。临海三大看点:台州府城、东湖、紫阳街。
台州府城墙,又称"江南长城",始建于东晋,扩建于唐,定型于宋,完善于明清,兼具军事和防洪双重功能。城墙现存4730米,其构造之独特,形制之规范,保存之完好,为全国罕见。200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中国古建筑专家组组长、长城学会原名誉会长罗哲文誉其为北方明长城的"示范"和"蓝本"。2022年成功创建 AAAAA 国家级旅游景区。
东湖,位于台州府城东侧,开凿于北宋年间,原为水军泊船屯兵之所。北宋熙宁四年(1071),经台州郡守钱暄疏浚拓建而成湖,并辟为园林。宋代以后,东湖代有浚修。清国学大家俞樾记:"杭州有西湖,台州有东湖,东湖之胜,小西湖也。"
走在东湖边正好看到有人在唱戏,分不清是越剧还是什么曲种。应该是民间自发业余爱好者,但唱的真是好听。戏曲表演与背景里的东湖相互成就了一幅美丽的江南风情画。
紫阳街,呈南北走向,贯穿台州府城,因道教南宗始祖、紫阳真人张伯端而得名,全长1080米,是台州府城历史上最繁华的商业街区,也是目前国内保存较为完整的一条历史街区。2012年被国家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2013年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授予"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紫阳古街,系由唐宋时期里坊制度所衍生。现坊墙的主要功能是起着防火隔离作用,同时也体现了台州府城旧时繁华与历史沧桑。紫阳街和西门街现留存有永靖坊、清河坊、迎仙坊、奉仙坊、悟真坊广文坊、顺政坊和迎春坊8座明清时期建筑的坊墙。
紫阳街房屋和街面店铺保留着宋代的遗风和明清的格局,房子错落有致,前店后坊,中间客堂,楼上卧房,是“三位一体”典型的江南风格。古街原居民按原有的生活节奏,继续着他们的生活。晚饭时正好走进其他街巷闻到饭香,扭头看去一家家人正围坐一起吃晚饭。也有年纪大了的老人也会在屋门口闲坐,看来往行人,看日落黄昏。
我们把逛紫阳街留在花灯初上时,这样可以边逛古街边品尝一下网上推荐的小吃。吃了蛋清羊尾,尝了乌饭麻糍,已经被甜腻住,最后还是买了网上强烈推荐的海苔饼,这个算是好吃的。听到一群美女边吃麻糍边开心的说真是太好吃了,我只有在心里默默地想:原来网上所谓的甜滋滋,糯叽叽,已经不适合我们这种年龄。
紫阳街主街不算长,走过一家家小吃店,看看一间间古建筑,就到了巾山塔下。夜幕下的古镇没有了青砖灰瓦的冷峻,被灯光裹上了一层朦胧美。我们依次走进了中国银行台州分行旧址,朱自清纪念馆,还有台州式硬气主题馆,走走看看吃吃转转,不知不觉中又逛到了很晚。
不似许多千篇一律的古镇,这里售卖义乌小商品批发的小店不多,游人也不是很多。也可能是此行逛的第一个江南古镇,对古镇保留了古街原有的风味很有新鲜感。感觉这天的紫阳街漫游让人舒适,让人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