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变得憨厚、仁慈、心平气和以来,我似乎找不到写作的快感了。
没有了批评,则赞美无意义。
我除了嘲讽别人见长,似乎没有其他亮点。
这样的反省,够深刻吧。
最近看一些书,有许多收获,长在骨和肉里,觉得有力气,百日修炼是对自己的一种刻意训练。自律意识,自省意识,自我觉察,自我提升。能够少些我,多些他。以理论知识来丰满自己,工作中的短板,思想上的误区,行为中的偏差。原来是不懂美,但装着知道美,还要分析个一二。现在是知道不美,太多不美。
渐渐也能看到一点美。
觉得自己还是有写作的长处:写小人,因了自己就是个小人。小人的狡黠和阴暗,小人的无奈和窃喜。小人的悲欢和隐忍。
完全是和小人的无缝对接。
这样又很泄气。
我离伟岸,好比小舟漂向大海,浪潮一个劲地挤来,将岸边的灯塔越推越远,豆大的光火,依稀不见。
看《皮囊》,简直不如李颖的《父亲的三个身份》之十分之一动容,作者自己的情感已经崩溃,而我还在犹豫要不要和他一起伤感,这份独属于作者的私密和隐痛。
述者揭开伤疤很痛,他以为人人可见,且同等彻骨,而我,似乎还在门外,很远的村口槐树下。
远望你们因某事躲进了破旧的家门,嘤嘤的哭声压抑着,忧伤的氛围在你家的屋顶盘旋,山雨欲来风满家楼,可山区十里不同天,这边骄阳似火,树下凉风习习。
读经典名著,还是更有营养的。流水线收钱,急火加味精调制出的鸡汤,当然远不如一位慈祥的老妪,忍痛割爱,亲手宰了终日为伴的那只老母鸡美味。
妇人心底的眼泪化成盐分,丝丝入味——
我诚待来客,你定不急于走吧。
老母鸡的魂灵冉冉化成氤氲的白雾,腾飞跳跃,与老宅妇人,万般不舍,做一次最后的拥抱辞别。
扣上柴扉。客人遥遥挥手,感激不尽。
读名著,有如此中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