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凌晨,先生谢世,心里悲凉又感概,在外人看来,先生一世悲苦,却调养身心,嘻哈应对,在先生看来,如今,她该是最开心了,“我们仨,再无生离与死别!”
《围城》里不识柴米油盐酱醋茶的钱钟书却可以把婚姻的鸡毛蒜皮写的淋漓尽致,若没有先生的恩助与提醒,《围城》或许夭折,或许又是一番风花雪月,这样看来,先生乃真朋友!
前几年,读《我们仨》,先生用调皮的文字写出家庭遭遇,我看了心疼又心喜,若没有豁达,哪里敢这样回忆悲伤,况且在九十三岁的高龄,这是真勇敢!
再后来,期颐之年,一部《走在人生边上》让人感概万千,先生不但自己果敢于世,还向人传授秘诀,读了它,就算再怨天尤人也该会对生活更谅解吧,谁的人生不曾悲伤过呢?
先生诞于书香门第,家境优越,下嫁于钱钟书,却能把自己打造成“铁娘子”,厅堂厨房,粗活细做,样样揽来,也毫无怨言,甘做配角,助力丈夫与女儿,八十岁仍往来于北京东西,照顾爱人与爱女,心里若不是牵挂,何必事事躬亲?
先生通晓几国语言,还都是在不同年龄拜师而得,且翻译巨著不在话下,古稀之后还有新作,不管怎样的境遇,都能坚持学习,笔耕不辍,真是令人倾佩!
“最才的女,最贤的妻”,“妻子,情人,朋友”,也只有钱钟书能形容的如此贴切,或妻子或母亲或朋友,先生为世间女子都做了榜样,这是我们的真福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