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公退休前,是一家煤矿的下井工人。退休后,他跟婆婆选择回到乡下,过上了田园生活。我们以为他们是去享受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的,但公公却闲不住,回到乡下便全身心地投入到农活中,把家里的地全部除掉杂草后种了起来。
公公精心耕耘着自家的地,而土地也给了他很好的回报。他种的花生,年年丰收并颗颗饱满;他种的红薯,更是他每年辛勤劳动的见证,一担又一担,满载着丰收的喜悦。就连那些日常吃的小菜,在他的精心照料下,也长得比别人家的更加翠绿,更加诱人。
我们担心公公过于劳累,劝他只种些够自己吃的小菜就可以了。但勤劳又倔强的公公却不听我们的劝告,依然坚持要种更多的土地。我们深知公公的脾气,便不再多言,只希望他能注意劳逸结合。
然而,等我们过年回到家里,却惊讶地发现公公又“再就业”了,他做了村里的会计,开始管理起了村中的财务。这看似简单的职务,实则繁重而复杂,需要他收取水费、电费,还要管理村里的其他收入和支出。但公公却毫无怨言,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奋,很快就把上一任会计留下的“糊涂账”一一梳理清楚。
每当年底,是公公最为忙碌的时刻。他需要核对各种账目,确保每一笔收入和支出都准确无误。那些日子里,他常常忙得忘记吃饭,但从未有过一句怨言。前年,村里修建马路,账目变得更加复杂。然而,公公却迎难而上,他不仅将各项费用算得清清楚楚,还经常动手在马路上帮忙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对于公公的“再就业”,婆婆有时会发些牢骚,总说他这么大年纪了还做那些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但公公却笑着回应:“这就叫老有所为嘛,虽然老了也要有自己的价值才行呀。”
如今,公公已经71岁高龄了,但他的面相却比实际年龄要年轻许多。这或许是因为他从不计较得失的性格,才使得他始终保持着一颗年轻的心吧。他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什么是真正的“老有所为”。
公公这一生都在为了家庭和社会默默付出,从未在意过自己的得失。他让我深刻领悟到:只要我们保持一颗年轻的心,敢于挑战自我,就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