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元买画设计得十分暖心,我特想趁这个时机跟大家说,对心智障碍的伙伴而言,最难也最需要的,是来自现实社会的接纳。
我认识的好几位心智障碍伙伴都人高马大,有的不爱说话,有的则喜欢不停问你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说话急促,让你特懵。对他们畏而远之的人士,我也见过。一位妈妈说起自己孩子在学校的遭遇,谈起老师嫌弃的态度满腹心酸,其实他和小朋友玩得也挺好,就是数学有些差。心智障碍孩子被其他同学家长联名要求退学的新闻,也屡见不鲜。
我每次和这些伙伴接触的时候总在想,其实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是挺好的一件事儿,我羡慕TA们一如读研时羡慕在衣柜顶上呆一整天的喵,但我又清楚得很,一定要让TA们从自己的世界里出来。
转发、购买TA们的画儿,是挺好的一件事儿,但并不能帮助TA们“出来”。最适合他们的地方,恰恰是能和非心智障碍人相处的环境。千万不要以为TA们都该去特殊学校,只有特别重度的心智障碍伙伴才去那里。大部分伙伴,其实可以成为你身边一个有点特别的朋友——毕竟,谁没有点特别呢?
这是一位患有“的兰士综合征”的朋友,在培智小学闭卷考试时写的作文,这是一种会导致心智以及部分身体障碍的罕见病,病情和自闭症有些像。但我看到他的小学作文真的惊呆了,“母亲就像一部长电影”,(有多少小学生有这样的句子呢?)他们有何等丰富的内心世界呀!
遗憾的是,他小学毕业后来离开了普通学校,离开了所谓“普通人”聚居的环境,成年后又离开了培智学校,随着社交的减少,他的心智能力也呈现弱化的趋势。现在的他,和陌生人交流已经有着很大障碍了,不说话,喜欢远远地看着你,问他问题,他也不回答。其实他看着我们痴痴的眼神,是很想和人交流的,只是他胆子太小了,说起话来也是低声细语。
我们去他家的时候,他正拿着全家福照片在看,妈妈说看照片是他最开心的事儿,一张大家族的全家福,一张小学毕业时的全班合照,他就在我们聊天的时候一遍遍地看,低声念叨着,也不时会凑过来,探探头,看看我们在聊什么。
现在他能出去的机会太少了,去奥森徒步、去工作坊做做饼干,很少有机会接触外部环境。孤独是许多心智障碍伙伴最大的敌人。
但社会上对心智障碍群体的刻板印象一直都在,在新闻里看到的是“白痴天才”式的报道,现实中遇到又往往躲着走,觉得自闭症、低智力就应该去特殊学校。《海洋天堂》、《我是山姆》是两部反映心智障碍人士公认比较成功的电影,两部的结尾,文章在海洋馆找到了工作,山姆可以和自己的女儿在一起(他本来就有自己的工作),很暖心,也是我们社会对这类伙伴应有的接纳。
我之所以有机会接触到他们,是缘于我们一个公益项目“自立生活”,顾名思义,这是培养一群残障青年独立成长的,每年十几个学生中,总会有一到两名心智障碍伙伴,大家在几个月里其乐融融地上课、出游、跳舞、学做饭、搞时装秀,每届这群同学都会成为不分彼此的好朋友。有一次工作坊上,一位自闭症伙伴听了老师的分享后,走到白板前,认认真真地写下了这么几个字:
“没有对错,只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