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一下最近一次的情绪失控,仔细想想失控的根源是什么?如何才能彻底解决问题,进而下一次不会为了这样的事情失控?
如果你有孩子,你应该如何从现在开始可以训练孩子的元认知能力?
如果你有妻子丈夫,男女朋友,那你应该如何与对方共同共同可以训练元认知能力?
通过仔细观察,阅读,思考,研究一下元认知在社交活动中的作用,哪些方面格外重要?
如何才能把思考未来,自省反思彻底当作生活中的一部分,就好像刷牙那样,不做不行的事情?
我们已经知道元认知能力很重要,甚至它直接决定了我们思考的深入成度,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一定要想办法锻炼直至拥有这种能力,直到它就像刷牙一样成为不可或缺的下意识中就可完成的行动。
有三种方法:坐享、兴趣、反思。
【坐享与兴趣之所以能提高元认知能力的原因是:在全神贯注的磨练任何一项技能之时,元认知能力彻底放松,而注意力全部用来感受每一个感官刺激。进而调整自己的每一个动作,甚至每个意识与理解,最终达到比前一刻更好的地步,在这个。 过程中,大脑皮层更多的沟回形成,更多的动作变成下意识即可完成的动作·····直到结束的那一瞬间,休息完毕且精力充沛的元认知能力再一次被激活,清楚的意识到刚才的一切,幸福感突然而生,又因为元认知能力的存在,那幸福感格外强烈。所以,找到一个能磨练自己某项技能的,能让自己迅速进入主动的全神贯注状态的乃至于干脆停不下来的兴趣很重要,甚至是生命中绝对不可或缺的内容。
再说说反思。这几乎是可以训练元能力的最高效手段。所以,这应该是人人天天要做的事情。每天花上十分钟左右,反思一下自己的思路和思考结果,琢磨一下自己的想法有没有逻辑谬误,琢磨一下自己的想法从何而来?又缘何走了那个思路?有没有其他可能的思考结果?琢磨一下自己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响?琢磨一下那些影响因素究竟有没有根基,有没有道理?
刚开始坐享的人容易犯困,刚开始反思的人容易想不清楚。这些都是正常的表现,重要的是如何应付。关于反思的方法其实就是记录。没有人一次能把问题想明白。多数人,尤其是刚开始反思的人都需要在一个问题上反复思考,反复琢磨,才会有一点点的进步。因为没有多少人能够清晰地记得自己所想的每一个细节,也就自然不知道如何修正。只有记录下来了,我们才有机会回顾,并知道自己到底在哪些细节上犯了错误。在这个反复打磨反复修正的过程中,我们的元认知能力也被逐渐的锻炼出来了。虽然都是把控自己的注意力,但是所感知的对象不一样,无论坐享还是兴趣,我们最终要达到的状态都是控制注意力去感受自己的身体和相应的感觉。比如,当我们全神贯注地磨练任何一项技能的之时,我们的注意力全部用来感受每一个感官的刺激,进而,调整自己的每一个动作。而反思则更多的是回顾自己思维层面的东西,更有一种充分休息回来实战的感觉,这就像我们健身的时候,无论是锻炼还是休息,都需要尽可能认真的完成。而多数人健身效果不佳的原因在于,锻炼的时候三心二意,休息的时候也不够专注。所以无论锻炼还是休息都尽可能百分之百的投入。】
我也说不清楚这是第几次重读这篇文章,重读这大段文字了,不过我都清楚的记得之前每一读过之后那种如梦初醒的感觉,当时就觉得自己仿佛懂得了一切,现在回头想想,当时知道的只是皮毛,只是知道那些文字十分有道理,并没有达到十分笃信的地步,要不然也会至今都没有认真的练习过坐享,也没有认真地琢磨一下自己有哪些方面的兴趣,自己应该如何刻意练习,如何做到全神贯注?元认真能力被提高之后,注意力不集中这种困惑会不攻自破。
就好像当时也意识到,要学会反思,也知道学习的方法就是记录,可是现在看看自己的状态,自己根本弄不清楚自己的思考是什么,在这种比较重要的大事上,我一直都是在自己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就已经自觉的避开了。因为没有记录,因为没有反思,没有回顾,自己就是认为自己已经成长了,,因为从表面上看,自己就是每天都在看书都在学习啊,可事实上,这样的每一天都是在原地踏步,所谓的“成长”,这就好比只是看到了别人的机会而已,却误以为机会是自己的。只是以为自己成长了,并没有落到实处,被这种误以为成长的假象蒙蔽了,而自己竟然不自知。
这次重读之后,同样觉得 很好,读一两遍呢是不够的,有两点疑惑:
1·既然说坐享和兴趣都是必须集中注意力的事情,如果说跑神,这个时候自己的元认知能力就被激活,又为什么说,在这个过程中元认知能力得到彻底放松,全部注意力用来感受每一个感官刺激,没有元认知的话,又是怎么知道自己的注意力被分散了呢?
(昨天晚上之所以没有发表出来,就是因为我觉得这些文字有矛盾,所以一直重读,后来睡着,十一点多醒来接着读,想明白之后,记录如下)
元认知被激活和注意力集中在每一个感官刺激这两个活动并没有完全彻底的分开,就好像你知道元认知很重要必须刻意训练才能运用自如,和在可以训练的过程中跑神之后又运用元认知能力可以集中注意力纠正一样,这些过程是元认知能力在工作,在你全神贯注地集中注意力的练习的时候,集中注意力感受每一感官变化的时候,你并没有对你的思考进行思考,你思考的对象是某一问题;之后你思考完毕,回顾刚才的思考过程,元认知又被激活。所以,元认知也就是在被激活-----休息-----激活的循环过程中,被不断锻炼,继而形成下意识的动作,也就是形成了习惯。
读到这里,你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有些事情(特别是不好的事情)总是不需要锻炼就在下意识中完成,比如说饿了知道吃饭,渴了知道喝水;比如说为什么有的人易怒,冲动,;再比如说明明知道好多坏毛病,可就是无论如何都改正不了?
有些生理需要,像吃饭喝水洗澡,有些事情是经过几千年的进化,早已深深的沉淀在我们的基因里,也就是说我们的祖先早就替我们做过这样的练习了,并且通过基因遗传给我们。所以小孩子看到蛇会下意识的逃跑,而看到比蛇更加恐怖的手枪却不以为然。
有助于我们成长的事情大多是枯燥的,所以我们需调用元认知能力进行刻意练习,因为这样的事情是重要的,就是不容易也必须做,不是吗?知易行难啊!遇见这样的事情,我现在对待重要且正确的事情是这样做的,定个闹钟,到点了就停下手头的事情转而做重要的事情,就想上学时候的时候交作业一样,必须认真完成!慢慢地,这种硬性要求也会形成习惯,明明知道知道正确,又知道践行的方法,接下来就是想办法不断地坚持行动了,不是吗?这才是聪明的表现。
2·自己的元认知能力在思考这个方面从没有被激活过,因为我发现自己从未对自己的思考尽享思考过,不知道从何下手。以后要把自己对某个问题的思考形成文字记录,慢慢地学会反思。
在社交活动中,最难做到的就是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讨论问题的时候很多情况都是自顾自话,这其实就是元认知能力太弱。多数人连自己的思考都弄不明白,更不用说理解别人了。
路很长,问题很多,一个一个解决,一步一步慢慢走呗!不断修行,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