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复杂的人

有人说“简单就好”。
是,简单可能挺好。
可是,如果还没看懂这个世界的复杂就说简单好,
这个人不懂复杂,甚至不懂简单。

1. 事实与观点

这是美国小学教育包含的内容:

区分事实与观点。

例:

小马过河中,
兔子说:河水太深了!
老牛说:河水很浅啊!
小马说:河水深1.0米。

兔子和老牛说的是观点,小马说的是事实。

看过上面的例子,也许你能坦然接受:
“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观点,无论对错!”
但是看到下面的表达,你是否还能保持坦然和平静:

我们应该爱国!
我们应该孝敬父母!
婚姻中的人不应该有其他性伴侣!
...

是不是有点感觉了?
上面都是我们社会中约定俗称的“规矩”,但是归根结底,它们也都是观点。

所有的观点,都能找到支持它的理由!

进阶1:不认死理

没有什么是不能变的,智者不认死理。
不管这个世界变成什么样,永远可以找到支持该观点的理由,可以一直抱着沉默成本(过去支持这个观点)舒适地坚持!
这样的你可以轻轻松松地做到:永远不认错,永远不进步!

进阶2:从心底里接受多种完全不同的观点

明白了上面的道理,我们找到一种最“赚”的方式:对所有观点保持open的心态。
毕竟,所有的观点都基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支持理由,每一种理由可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不经思考就放弃对一种观点的理解,就是放弃了一种可能的智慧。
从心底接受多种完全不同的观点,不错过可能的美好!

2. 与情绪做朋友

元认知能力

思考你的思考过程!

我们的思考过程有可能是明智的,有可能是愚蠢的,有可能是精准的,有可能是片面的...
如果能够有意识地思考自己的思考过程,最终对思考结果进行的修正会非常准确。

回到情绪,每天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情绪:

高兴、激动、悲伤、生气、难过、愤怒、...

这些情绪穿梭在每天的生活中,影响着我们做出的每一个决定:

心情很好,工作效率非常高,对人温和有礼貌,
心情不好,一整天的工作都没有效率,
一言不合就与伴侣吵架,
...

由于外界刺激导致体内各种激素的分泌变化,产生了对应的情绪,这是客观存在的,不是主观上想改变就能改变的,但我们可以运用“元认知能力”避免一些重大的失误:

我敏感地意识到自己处于生气、激动的情绪中,我非常清楚这个时候不应该做一些重大决定,我非常清楚这个时候不应该和人争论(因为很可能为了发泄情绪让争论变成了不讲道理的诡辩),我非常清楚这个时候运动一下可能会好一点。。。

当我们处于不同的情绪中时,我们的思考结果会有不同的优缺点,如果能够清楚地知道这些优势和劣势,并且灵活运用,就能成为情绪的朋友。

为什么职场中那么看重情绪控制能力

这是一种高级的懒惰:对自己的思考的放纵。
可能大家都喜欢武侠小说里的英雄人物,愤然离席和掀桌,看过上面的内容,希望能有不同的认知。

3. 你到底是谁?

尤瓦尔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介绍了下面的实验:

人脑有两个半球。左半球负责右边的身体,包括眼睛和手,右半球负责左边。
左半球有语言功能,侧重于逻辑;
右半球侧重于形象思维。本来,
这两个半球之间通过一个很厚的神经管连接,可以直接交流。

但有些医生为了治疗严重的癫痫病患者,会把他们的这根神经管给切开,让左右脑不能直接对话。
科学家对他们做了一些实验:
研究者给患者的左眼看到的图片上是一幅雪景,给右眼看的是一个鸡爪,而左右眼不知道对方看到了什么。
研究者问他,你看到了什么?他当然回答说是鸡爪,因为右脑没有说话能力。
然后研究者又找来一大堆图片,让患者从中选取一张跟刚才看到的图片相关的图片。
右手选的图片上是一只鸡。但左手也选了一张图片,上面是一个铲雪的铲子。

结论:左脑和右脑的思考结果并不一致!

这个实验把我惊呆了:
我们真的有独立的意识吗?
自由意志的前提是什么?
到底哪个观点是“我”的观点?
到底是“我”还是一堆生化信号的集合?
我到底是谁?

不出预料的话,这个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现有的认知体系都有可能被颠覆,我们要做的就是:
当那一天来临的时候,拥抱它!


有人说,好想回到小时候,那个时候好幸福。
只是,轻轻松松的生活并不会多有意思,
成人的世界才更有意思,
复杂的世界才更有意思,
如果陶渊明同学仕途坦荡,是否还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