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不久,有一则视频引发了广泛关注。一位母亲带着4岁孩子在饭店吃饭,孩子调皮叫喊,遭邻桌女大学生踹伤。
吃瓜群众分为两派,一派谴责女大学生小题大做、手段过激,另一派则认为母亲教育孩子失败。
姑且不论谁对谁错,网友的论战中都普遍存在一种潜台词,那就是我以后的孩子肯定不会这样,我做的肯定比那个妈妈要强。
人的大脑产生这种推断并无奇怪,因为我们的大脑最习惯偷懒,责任推到以后,那就可以不再思考了。但事实上,如果上帝真的立即让你抱着一个孩子,演练一下,你肯定是发蒙的。
你可能会立即斥责孩子让他闭嘴,结果孩子大哭;
你i可能苦口婆心的给孩子讲道理,结果孩子不听;
你可能掏出手机来安抚孩子,结果是孩子安静你却自鸣得意。
但是,残酷的真相是上面的做法都是错的,而且最大概率的事实是,你手忙脚乱恨不能和孩子一起哭;或者多经历几次教育的失败后,听之任之,摆出和上面那位母亲同样的态度。
我们脑子中设想的那个乖巧无比的孩子根本不会出现。如果出现,他大概率也不是真的听话,只是不敢不听话,或者用听话来讨好父母,这样的孩子才最可怜。
02
有些人会辩驳,强调自己和其他人不一样。但实际上,更大的可能是你还不了解自己。
我们小时候,男孩子都有超人梦,因为都希望自己长大后可以拥有超强的能力,可以不畏惧任何困难,打败敌人。女孩子都有公主梦,因为都希望自己被众人呵护,一直被捧在手心里。
还记得这样的梦吗?现在这个梦醒了吗?
大部分人都醒了,因为我们面对现实,我们无力抗拒。但也有人没醒,那些人是乔布斯、马斯克等,这样用行动改变世界的明星太少了。
再回来看视频的例子,很多人坚信自己教育出的孩子更出色,那么依据是什么?如果你说上帝让你立即抱孩子演练不公平,自己还没有准备,那么你需要准备的是什么?
和你分享下我看到的社会现状。
普通人的家庭中,尤其是新生儿家庭,一般是母亲带孩子。其他家人不注意,大部分妈妈或多或少有一些产后抑郁。父亲如果照顾不了妈妈的情绪,怎么能照顾好宝宝的情绪?妈妈们自己的情绪都会失控,如何耐心面对孩子的哭闹?
大多数父母,陪孩子时手机不离手。原因是我们和孩子不在一个频道,我们理解的事他们理解不了,但是手机可以。家长们不愿意和孩子沟通,怎么能理解他们的想法,其实不是我们不愿意和孩子沟通,而是世界上好像比孩子有趣的东西太多了,我们不想浪费时间在与孩子沟通上。
孩子在6岁前,大脑会一直处于发育状态,让他们控制自己的情绪,明白很多道理那是强人所难。很多人都不明白这个道理,教育孩子全屏直觉,要么是威胁,要么是利诱。我们就是在这种直觉教育中成长的,所以教育孩子时默认的就使用了这些手段。
再分享一个故事。一位富豪带孩子做飞机出行,起飞前,通过空姐给每位舱内的人一封红色的致歉信和一盒爱心巧克力。信中以宝宝的为主人公,请求各位对他未来可能的哭闹予以原谅。这封信感动无数人,当然最赞的是孩子的父母,轻松化解孩子可能给他人带来的不愉快,体现出不凡的素质和教育功力。
如果你还只是看完上面视频发出自己可以教育好孩子的感慨,却没想过应该学习、准备哪些教育经验。那我只能说有了孩子以后,你大概率还是教育不好孩子。
03
我们都承认,教育是一门很大的学问。这点没错。
但是很多人承认老师是专业的,父母是业余的,好像说的是现在中国社会上的实情,但彻底摆错了父母与老师的位置。
父母才是最该学会教育的人,然而我们却没学过这项技能。
其实很多父母已经有些醒悟,这也是育儿公众号大行其道的原因。如何教育孩子的补习班在中国少的可怜,父母们宁愿大把的银子把孩子送进补习班,也不想自己补习了。这固然有应试体系下,教育已经伤害了我们的心灵,让家长们不愿意接受教育的原因。但更主要的是,我们一直沉溺于我们可以教育好下一代的美梦中。
可能10年20年过后,你会重新感慨,如果我再生一个,肯定教育的比这个孩子强走上轮回的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