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了很久,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这时,夜幕已经降临,星星在黑暗笼罩的夜空里,时不时地眨巴一下眼睛。朦胧的星光下,我们看不见自己的影子,也摸不着世界的轮廓。在一眼望不到边的黑暗中,星星却显得格外地明亮,像一颗颗宝石缀满夜空。
……
这是豆儿的一篇作文里的文字。
两年前,我们去过一次若尔盖大草原。行至红原的时候,天将黄昏,我们决定当晚就在红原住宿,第二天再继续行程。
公路两侧是郁郁葱葱的夏季牧场,草地上不知名的野花绽放,星星点点,在天地间已经渐渐暗下来的背景里,兀自闪烁着。
我们在一处藏式的帐篷里吃了晚饭:清炖的羊肉,被简单分割后大块地盛在盆中;清水煮的高原土豆,个大,淀粉足,需蘸着辣椒面吃……还有咂酒和藏民自制的酸奶,牦牛奶发酵,不加糖,那可真叫酸。
藏区的草原随处可见这样的蒙古包似的帐篷,它们是游牧藏民流动的家。阿坝州很多藏民都饲养牦牛和羊群,他们以家庭为单位,哪儿的牧草肥美,他们就把家安在哪儿,哪儿的草原需要休养生息了,他们就重新启程寻找合适的家园。
这些牧民像高原雄鹰一样的自由,像风一样在广袤的草原穿梭。
天渐渐黑透,蒙古包里不通电,只有一盏昏黄的马灯和忽明忽暗温暖的炉火,照得人影瞳瞳。我们学着主人席地而坐,身下是坚实的,让人安心的大地,而天空、风和一望无际的草原被暂时隔绝在漆黑的帐篷外面。我们嚼着半生不熟的羊肉,灌着甘洌清爽的咂酒,忘却了行程,也忘却了外面是怎样的一个天籁。
等我们从帐篷里钻出来,所有人都惊在那里,眼前的一幕太令人震撼了。
天空像一块巨大无朋的深紫色的穹顶,将大地、群山、草原、帐篷,以及我们温柔地揽入怀里。四周没有一丝灯光,也听不到鼎沸的车马声,只有在苍茫天地间穿梭流浪了千万年的风,在耳畔饱含深情地掠过,浅吟低唱,呜咽哭泣……
而最让我们动容的是那漫天的星星。
它们那么大,那么亮,那么静,那么近……像亿万年来沉睡海底的沉默的宝藏;似众神放牧的羊群,天光褪尽,它们从神的牧场现身;或者,是谁顽皮的手指将天幕捅了无数大大小小的孔洞,筛下了万千的光芒……
它们在深紫色的夜空神秘冷静的窥探着大地,闪烁着既冷冽又温暖的光。多么奇怪啊,这些如同神的眼神般遥远幽蓝的光芒,一点不拒人于千里之外,反而让人在那一刻特别想接近它,触摸它,甚至渴望坠入那无边无际的星海,回到宇宙最初的原点,就像疲惫的孩童溯流回到母体的子宫。
大地苍茫漆黑,绣满星光的夜空没有月亮,除了星光也黧黑黛紫,在天和地的交汇点,在黑色与黑色的融合处,却有玫紫色的神秘的微光凸显,将那一方的夜空衬托得神秘莫测,让人怀疑那里就是天堂的入口,或者是令人心安的归途……
这是我看过的最美丽,让我感动得落泪的星空。因豆儿的文字,重新唤回安放在心底的最初的影像。
还记得孩提时,和表姐偷偷地爬上青瓦的屋顶,捧着向日葵硕大的花盘,晒着银白的月光,边抠着香甜的瓜籽儿,边讲着即兴的故事。
乡村的夜啊,清凉静谧,漫天的星星躲藏在云层间忽隐忽现。
还记得年少时,和父亲在青城山上清宫度过的那个奇幻般的夜晚。
夜浓如墨,和父亲并肩坐在山崖。天空斗转星移,脚下是漆黑阴险的深渊,月光泄在松柏的枝叶上,风起,松林翻卷起银白的波涛。
“快看,‘仙人点灯’!”父亲唤我。
风平浪静时,于松林漆黑的深处,浮起几点诡异的冷光,闪闪烁烁,忽远忽近,就像走夜路的人手中拎着的灯笼。
待明白过来那其实是磷火时,我惊恐地把头伏在父亲怀里。
那年在松潘,也是繁星满天。在藏民家喝了青稞咂酒,出门被风一吹,酒劲上来。脚下如同踩着棉花一般,头顶的星星也像钻石一般漂浮着,好像一伸手就能摘一颗下来。胸中柔情万千,心底泛起莫名的欣喜,止不住的想放歌一曲,或者在苍穹星汉下,打马天涯,从此与君携手江湖,直到天尽头。
……
梵高著名的《星空》:树木像黑色的燃烧的火苗,舔舐着夜的忧伤。远山粗犷寂寥。村庄安宁真实。漩涡般流转的神秘的线条表现出暗流汹涌的星河,像内心冲突、纠缠成团的情绪,纷杂冲撞,找不到逃离的途径。忧郁的深蓝的背景,橘色的月笼罩着晕黄的光,星星也罩在朦胧的光晕里:寂寥,遥不可及,就算是温暖也难以抵达……
而梵高的另一幅画作《露天咖啡馆》,则让人感受到温暖和谐。虽然画者也许只是躲藏暗夜的一个不动声色的旁观者。从画者的角度,能看见露天咖啡馆橘黄、温暖的天棚、地板、墙壁,以及闲适的顾客和行人。天空是梦幻的蓝,星星像金色的蒲公英绽放在天幕,或者像轻盈的羽毛漂浮在空气中。
《星空》给人的感觉是震撼的,是不能言说的,想要逃离的,沉甸甸往下压的;《露天咖啡馆》是现世的温暖,快乐,让人想融入,是漂浮着往上升的。
几米的《星空》却是寂寞的温暖,不言的星空是孤独孩子内心最温柔的抵达,那么远也那么近,那么虚幻也那么真切,那么坚硬也那么柔软。
我们每个人都有对着一颗遥远的星星寄托心事的经历,对它低声耳语,对它放声歌唱,而它就在那里,亘古不变,遥不可及却又唾手可得。
这些仰望星空的孩子啊,外表坚强,内心柔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