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一年多,又开始做世界观的设定了。我发现,这次有点难。
拉兹主编和江波老师说,很多人在写科幻小说时都非常喜欢做设定,体会一把当天神造物主的感觉——爽。没错!上一次,就是这感觉。
上一次只做想象,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典型的发散思维。噢,发散思维是水瓶座的最爱。不然,人们怎么会觉得水瓶是疯子呢?你看,我这不是从回忆上次设定世界观就这样发散到了思维的方式上去了吗?好吧,我们回来。
世界观,对,说世界观。
上次我设定了故事发生前一个巨大背景的时间、经过、结果,我甚至演算了400年的人口数据。为了演算数据,还特意去找了近几十年全球人口统计,由此寻找出生率、死亡率等各项细节。然后加上设计的背景——太阳活动周期——为人口数据的波动提供一个调整方案。
为了让故事中的数据具备一定可信度,还将全世界数据进行了拆分、细化。我可不想捏个数据出来后,一眼就被看穿了。以往,每次看到细节不严谨的故事时,会产生很明显的跳脱感,然后心中默默鄙视一翻,觉得自己写书必定不能犯这种低级错误。好吧,现在轮到自己了。
数据?回来,世界观!
这次,又把科幻世界举办的10小时科幻创作指南翻出来重新看了一遍。于是,我又坐到电脑前,开始整理世界观了。不是因为几位老师说的世界观有多重要,而是我发现他们的思维、讲课的内容都有严密的逻辑和体系。然而上一次听课的时候,我并没有意识到需要将这种成体系的思维运用到故事中。
为什么上一次听这10小时的时候,我没有发现呢?好吧,这下我可以放开来说说思维了。
上一次听的时候,我还在关注要怎么写一本能让人有欲望持续阅读下去的小说。我的目标是排坑,比如不能发书的坑。于是,在老师们成体系的内容下,我关注的重点自然就是这些部分。其他的内容也听了,事后却回忆不起来。笔记中记载的,只有当时关注的内容。
这一次回头来听,就是想从里面找出一些新的东西。果然,不负所望。我意识到,之前的世界观设定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它们足够精彩、足够跌宕起伏,从科幻点子的角度来说也足够吸引人。可是,从我写小说的初衷来看,它们都还不足够表达我的初衷。
我的目标,不仅仅是吸引人阅读,还有一些想要表达和传递的东西。重听了这10小时之后,我意识到了,这些东西我想传递的东西,其实自己并没有想清楚。一通打击敲到了头顶。懵了几分钟后,我就开始重新整理起世界观了。
你梳理过自己的世界观吗?
我从未干过这事。世界观这个在生活中只会于某个瞬间运用到的东西,用时只需调用某一部分即可。谁没事会干梳理自己世界观这种无聊无厘头无用的事情呢?有这时间,我宁可去玩一把《文明6》。
然而现在,这是一件对我和对我的故事来说,都极有意义的一件事了。
为了把故事的世界观理顺,我重新思考了整个系列的布局,将之前的各项要素在一定层面上进行了分类。早前我是按情节做的分类,比如敌我、权力和平民这样的。现在得从我想要表达的世界观来做分类。从这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之前的设定,要将他们划归到某个分类,这事很是折磨人。而最后,要把这些要素整理清晰,我发现得有一条核心价值观将它们穿起来。
核心价值观。我的故事里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价值观,太多了,有些乱。至于故事要表述的核心价值观嘛,好像在写作的3年里,我从来都没有厘清其中最重要的那一条——科技VS人性。
科技VS人性,这是我最想讲的故事。但是要讲什么,我一直很模糊。就在这种模糊的状态下,我竟然把第一部写完了。真是可怕的愚蠢、可怕的动力、可怕的潜意识。同时,也很庆幸。现在发现问题,也不算晚。于是我抛开最近改稿子的时间压力,重新投入到这个需要静下来仔细琢磨的地方。
这一琢磨,就发现了许多问题。
在整理小说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时,我发现了自身内在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各种矛盾点。除此之外,还有缠杂不清搅和到一块儿的各种概念。我好像并没有很清楚地了解这些概念。故事里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模糊,源于我自身对这些的认知是模糊的。
哈哈,我真是个傻子。自个儿都没想明白,还想写成书让别人明白!自大狂!自恋狂!真是高兴啊!又找到了自己一个又傻又缺的地方。趁着没人注意,赶紧弥补下吧。
又理了半天,绕着世界观和价值观走了若干个圈圈,最后才发现最重要的。
故事若没有一个核心价值观,那么我想表述的一切东西都不够明确,读者自然也就无法接受到我的想法。因为我的故事里,故事、情节、人物、世界观这些,都是服务于价值观的,它们都必须围绕价值观来设定。
核心价值观这东西……其实一直是个在逃避的东西。我害怕内心里有价值观这种标准和坚持。一旦有了这东西,我就必须按照坚持的规则去做事。
小时候不这样的,长大后才这样。
小时候我们被教育要有理想、有抱负,要善良、要勇敢。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些都被磨平了?理想不能挣钱!不要去扶摔倒的老人。这个方案很好但是获得不了投资!都是一些小事,一点点生活中的小事。现实教会我,要生存就得放弃一些坚持?呵,好像并不是。我从未遇到过生死存亡的片刻,没有因为这样巨大的压力而被迫放弃坚持从而走上另一条道路。从来没有过。
我好像就是在生活中,慢慢地、无意识地、主动地选择了这条路。因为这条路更容易走,更简单,更能在当下获得可见的好处,更能……不叫我烦恼。
是呀,那些珍贵的品质是自己在平日里一点点丢弃掉的。什么为了生活,都是借口。我从来没有走到过死亡的边缘,至少我,没有借口。
硬要找一个借口,那也是有的——我的脑神经细胞,我的DNA生来就是这种“逃避”模式。
好吧,那现在发现了“逃避”模式的问题,接下来知道该怎么做了!
继续整理核心价值观。抽丝剥茧,一点一点从已经被磨平的价值中寻找那个坚挺到最后的行为准则。好在最近几年有着大量的阅读,心理学的进修也起了不小帮助,我倒是很快将故事的核心价值观提取了出来。为了验证,又将价值观进行了拆分和推演。
嗯,这下好多了。
价值观有了,再架上故事推进的科学动力,加入反向价值观扮演情节中的矛盾和冲突,一切都通了。基于这些,再将之前设定的世界观拆成碎片,逐个对入到以上部分。接下来就很容易发现世界观的设定中,缺少了应该被体现的某个价值观要素。
真不错。我已经将故事的世界观和核心价值观按照某个体系,搭建并糅合起来了。
而我自己,似乎也找到了某样曾经丢掉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