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浩瀚,无际无涯。能发现一本足以引爆自己阅读兴趣彻夜畅读的好小说着实不易。选小说虽然可看作者(名厨料理,大匠运斤),亦可看书名(搔首弄姿,眉目传情),但总不如一个好的开头,更能吊足读者的胃口,使之欲罢不能,手不释卷。
网络上就有好多诸如“最美小说开头”之类的文章,列举的小说都很经典,其开头也都独具魅力,大家可以搜来一看。美中不足的是,少有赏析的文字。
好多文章都把魔幻主义大师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的开头列在第一位。我也是爱极了这部经典。开头是这样的:
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简述小说梗概如下:老布恩迪亚年轻时,带着他的部下翻山越岭,来到了荒蛮野地马孔多,随后在此定居,开枝散叶,然而却因种种缘故,到最后整个家族六代人(包括马孔多村)灰飞烟灭,甚至从人类的记忆中消失。
小说里最重要的主角并不是布恩迪亚家族的源头、老布恩迪亚。而是他的二儿子、布恩迪亚上校。小说开头叙述的就是他。这个小说开头之所以好,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表层的,一个是内里的。
先来读一读表层。当我们翻开《百年孤独》,读到小说的第一个字时,读者一下子从自己的时空跳到小说里的时空。继续往下,读完“许多年后”四个字,读者随机被带往小说的未来,那时布恩迪亚上校正面对行刑枪队,也就是正要被枪决。面临生死关头的布恩迪亚上校这时想起了他父亲带他去找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想起”两个字一出现,读者又急急地往回奔跑,越过小说的当下,继续向前奔跑,来到了小说的过去,那时布恩迪亚上校还是个孩子,他正跟着父亲和哥哥一起去吉普赛人的帐篷里看冰块。
看出来了吗?开头一小段话,速写素描似的,一下子就把主人公布恩迪亚上校前后数十年的生命轮廓描绘出来了。小说家技巧高超,像时间的魔术师,一出场就令人目眩神迷,因此不少初写者竞相模仿起这一经典开头,于是出现了一堆类似的句子,如“XX年后,某某某某如何如何时,他会想起XX年前,这样那样的一段往事”。
如果你把《百年孤独》的开头看成撒亮片、喷彩带的小说炫技,那就大错特错了。这个开头,还有内里的好。事实上,小说家一开场就如做龙须糖一般,拉出布恩迪亚上校的生命轴线,目的是为了标志出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件事:面对行刑枪队,找冰块。
“面对行刑枪队”肯定重要,那么“找冰块”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布恩迪亚上校一生经历32次革命失败,到了九十几岁仍嚷着要武装他的17个私生子推翻政府。这样的一个人会走向“面对行刑枪队”之路(革命失败,差点被枪毙),不难理解,一切都是因为性格。
布恩迪亚上校的性格其实早在童年时就显露出来了。事情是这样的,那一年布恩迪亚上校还是个孩子,他的父亲带着他和哥哥花钱买门票到吉普赛人的帐篷里,看一样神奇的东西——冒着白烟、巨大而透明的冰块。父亲要两个儿子摸一摸冰块,感受一下这个看起来像世界上最大的钻石的怪东西。面对从未见过、冒着不明白烟、充满未知凶险的冰块,哥哥退缩了,但布恩迪亚上校却勇敢地伸出手,迎向前去,“好烫呀!”他惊异地叫着。
看似一件不起眼的童年往事,成功地描绘出布恩迪亚上校的性格,勇敢坚毅,无惧任何凶险与权威;正是这样的性格,引领着布恩迪亚上校走上后来的革命之路。
触摸冰块是布恩迪亚上校的性格,而面对行刑枪队则是他的命运,一个极小,一个极大,极小在时间的长河里慢慢引发了极大。开头这一小段文字,已经为“性格决定命运”(在创作中,此句的重要性大约等同于物理界的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做了史上最简单却是最传神的诠释。
我还很喜欢史铁生的中篇《命若琴弦》的开头:
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攒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也无所谓到哪儿去。每人带一把三弦,说书为生。
在开启宏大的人生叙事的同时,又蕴含着丰富的象征,优美的诗意,启发读者对人生深刻地思考。一场思想实验马上就要开始了。具体的,以后专门说吧。
其他的一些好的开头,比如刘震云的《一地鸡毛》的开头:
小林家的一斤豆腐变馊了。
这被很多人赞为绝妙。
前些天从朋友那知道个更牛的——《黑道风云》有一篇“嫖客老高”,开头一句话就高了:
老高为了嫖娼把自家的房子卖了。
哈哈。
不过,回到题目,天下最惊世骇俗的,且让你一见钟情而,难以释手,谁若释手肯定有病的小说开头,当推冯唐的《不二》。开头是这样的:
尼姑玄机问禅宗第五代祖师弘忍:“你想看我的裸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