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奇葩说》的粉丝,特别喜欢这个节目在给我带来快乐的同时,还能给我带来一些思考和启发。能够让我视野和思维都能够变得开阔,给我展现一些独特的视角,我觉得这是这个节目最大的价值所在,也是给我的最大的收获。最近出了《奇葩说》第五季,但是就这几集根本满足不了我的需求,所以,出于好奇我就找来了奇葩系列的《奇葩大会》来看一看。搜索出来最先显示的是最新的,所以一开始接触这个节目就是看的第二季,第一季还没有看,准备接下来再接着刷。
就像是我之前计划着要刷美剧一样,在看这部自己这么喜欢的片子的过程中,同样会有一种疑虑:看这些东西有没有用?看完之后它能不能给我一些收获?而且我总是感觉,看一个小时的书要比看一集这样的节目更能让我觉得心安理得。所以相比之下,看这个节目较读书而言会显得“无用”。这就是让我感到疑虑和纠结的地方。
但我还是坚定地选择了看,除了因为懒,不想学习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听着这些特别人类讲着他们的故事或经历能够开阔自己的视野。整个一季看下来之后,我一直都是这种感觉:哇,竟然还有这种工作?竟然可以这样玩?原来野生动物世界是这样子的?他们所有的讲述的经历都是对我认知的一种颠覆并将新的认知注入给我。仔细想一下,这其实也是我在书中寻找的感觉,寻找的收获。所以,看这些节目还是相当有意义的。
在最后一期,高晓松的分享给我很大的启发。他从观众的角度去看选手,进而讲到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当下时代的理解。突然让我觉得,经历对于人来说,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
其实,从小我就是属于学校里的乖学生,受到的一直都是来自书籍的教育,所以对于书籍就有了一种习惯性的盲目的信仰,就好像如果不读书,就无法获取到真正的知识,就无法真正的成长。到今天,我之所以还在纠结看一集节目和看一个小时的书,哪一个更值得,就是因为我还是存在这种对于书籍的迷信。
高晓松对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全新的理解让我很受启发,他讲到所有名牌大学的人都被淘汰了,然而留下来的,没有被淘汰的都是那些真正有过生活,真正有过经历的人。这些人是很难被淘汰的。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很值得思考。从小一直被教育说要做一个好学生,一个乖孩子,但是不要变成一个书呆子,但是我似乎现在真得就不幸地成为了这样一个只知道从书中汲取营养,信奉“唯有读书高”的伪书呆子。这其实不是我想要的一个结果,也是直到现在我才发现经历的重要性。
也许是最近跟一位特别喜欢旅行的朋友聊天的缘故,就在刚刚,我在想如何才能给自己增加各种阅历,增加各种体验的时候,我脑海中闪现出的第一个方法就是:旅游。然而,稍微一想我就否定了这种想法,因为我发现,如果我去旅游,去见世界,这是以一个观众的身份去观赏外面世界的。真正的经历是做参与者,是做戏中人,而不应该是一个观众,或者是评委。观赏后,如果就叫做经历了,那其实就只需要看《奇葩大会》听别人讲故事就好了,可是事实是,如果自己没有成为参与者的时候,自己是没有真正有过经历的。所以,洗盘子的经历是需要你真得洗过盘子,而不是你只是见过洗碗工而已;与野生动物近距离接触,是需要你真正地走上在草原而不是只需要你在家里原沙发上看看《动物世界》而已。
所以,旅游虽然是经历,但是经历不等同于旅游。分清楚这个才能更好的让自己去实践,去真正的经历,而不是借由经历的外衣,只做这个世界的观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