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言观色,绝不是一个贬义词。
客观来说,它就是一个中性词,但很多人一听到这个词,就会下意识认为:
这人又要搞拍马屁那一套了!
很多人把“察言观色”直接等同于“巧言令色”,甚至在脑海里,立马浮现出一个阿
谀奉承的小人模样。
于是下一句就准备破口大骂,这就大错特错了。
所谓的察言观色,表面上是在观察一个人的言行和脸色,但实际上,这其实是在洞悉
对方的需求。
换言之,察言观色的过程,其实就是在了解一个人需求的过程。
职场的本质,人脉的本质,说得再多,再怎么长篇大论,也逃不过那四个字--“价值交换”。
问题是,你TM连对方的需求都不知道,你怎么给对方带来价值?
问题是,你TM连领导的喜好都不知道,你怎么让对方给你升职?
请你记住第一句话:需求是一切问题的原点。
做一个产品,首先要搞清楚用户的需求是什么。
做一个方案,首先要刚清楚用户的预期和现状有哪些差距。
搞定一个人,首先要清楚对方还有哪些需要却还未被满足的需求。
--
请你记住第二句话:了解一个人真正的需求,绝非易事。
很多人会心想,这还不简单,无非就是察言观色、低声下气、投其所好呗。
实际上,察言观色是最末端的。
就像在中医的工具库里,把脉是最末端的技术一样。
我们暂且不说中医真正的实用价值,但人家表面功夫至少是一套一套的。
你看中医号脉,三根手指一搭,立即就能够对病情,说出个所以然来。
实际上呢,把脉仅仅只是障眼法,因为中医讲究的是望、闻、问、切。
他其实是通过病人的气色,通过本人的病情描述,以及针对性的询问,才能判断出对方的病情是怎么回事。
至于把脉,很大层面就是走走过场,这样一来,就可以让你感觉这病是他诊脉查出来的,不是病人告诉他的,不然人家怎么显示专业能力呢。
接下来,再记住最后一句话:
了解需求,虽非易事,但世人已经有一套成熟的方法论。
雷军在演讲上说:你没日没夜都在琢磨在冥思苦想的问题,有99%的可能是别人也曾经面临过,并且已经顺利解决了。
比如说,如何了解客户的购买需求,有一套成熟的顾问式销售技巧-SPIN。
S ( Situation Question)
背景问题:找出有关客户在日常运营或当前项目开展方面的现状、机会或关注。
P ( Problem Question)
难点问题:发现和理解客户可能存在的问题、困难或不满。
I (Implication Question)
暗示问题:揭示问题如果不得到解决将会给客户带来的后果、作用或影响。
N (Need-pay off Question)
价值问题:了解和引导客户对于解决问题的回报、效用、价值或意愿的看法。
当你能够准确回答出这四个问题的时候,就意味着你对客户的购买需求有了充分的了解。
所以才有那句话:
做销售,会说的是新手,会问的是能手,会听的是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