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过愤怒的海》,初看这个名字,不太理解其意,以为在讲与海相关的,亦或是打渔的故事。
看完全剧,才大概明白,原来这里的海,不仅是打渔的海,还是愤怒催化下的人性之源以及产生的各种波澜。
开篇莫名的一双“血手”在画着什么,口里也喷吐着血水,此时谁也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使影片蒙上了血腥暴力的色彩。
而公海遇到外国警方武力攻击的老金,用愤怒回击了一切,以实际行动证明了一种属地意识,“自古以来就是我们打渔的地方”,起初看来有点爱国主义的意思,后面才明白,这是为老金敢于反抗、不惧暴虐,以及性格执拗所做的伏笔。因为只有这样的性格,才可以发生接下来的故事。
一、大的环境
故事主要发生在中国和日本两个国家的大环境之下。
中国的大环境是反映孩子未成年前的家庭背景,揭示了原生家庭缺乏关爱下的孩子的成长状态以及心理问题,其实,这也是目前中国人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成年人生活压力大,渔民需要整日涉海捕鱼,甚至数日不归,无法照顾年幼的孩子,这是底层人民的真实写照。可家财万贯的父母,就有时间有能力去爱自己的孩子了吗?不是的,他们为了事业同样没有时间陪伴孩子,更有甚者,不只不能陪伴孩子,连对方也不能陪伴而分歧离异,导致最终使孩子缺乏关爱而变得越来越具有攻击性,因为这类家庭的钱财可以满足孩子们的各种想象,反而更加剧了他们对社会的危害性。
这就是如今不同阶层家庭的事实,无论有钱没钱,都没有时间陪伴孩子。陪伴跟物质条件没有实质的因果关系,却给孩子们的精神世界带来巨大的冲击。
日本的大环境是两个孩子离开原生家庭后继续成长的背景。没钱家的孩子,打工赚学费,不断更换着“角色”;有钱人家的孩子,花钱去玩,更换着“角色”。有意思的是,正是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让这两类人不期而遇了。而日本的大环境,提供了一种喧嚣、浮躁,也提供各种的可能性,可以是无奈、悲情,可以是自私、暴力,也可以是宣泄、冷清,…总之就是没有“真爱”。这种“变态”的环境,又何尝不是心理变态者的聚集地,又怎么不会诱导或催化故事悲戚的结局呢?表面上cosplay各种角色,却在上演着现实中无法自拔的自我。喧闹之余,却给这些值得悲悯的人群带来了一丝丝的凄凉。
二、人的心理
由于缺少父母的陪伴,有时甚至认为孩子是累赘,或者把对彼此的怨气释放在孩子身上,这些负面情绪的积累,无形中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了各种心理病态,比如恐惧、无助,沮丧、失落,怨恨、发泄,愤怒、冷血…
电影中的主要人物都有着不尽健康的心理问题,也是在各自拥有自身独特心理“人格”的反射下,“极尽所能”的上演了这一系列的故事。
看似不可能,却又必然发生。
老金:自恋型人格
老金一直是有虚荣心的,在船队里,他是核心,在家里也一样。他觉得自己的女儿不能发生那种不好的事情,因为她是我老金的女儿;他未必真的爱女儿,却喜欢陶醉在女儿出国留学带给他的光环中;喜欢看到自己辛苦背后,女儿“无言”的乖巧,却不愿去发现女儿因缺乏安全感而恐慌的现实;喜欢沉醉于自己打造的“爱女儿”的感觉里不能自拔,用愤怒追凶来诠释自己对女儿的“爱”,而真正面对挨了17刀而死去的女儿时,却吐得一塌糊涂…
而他近似疯狂的追杀李苗苗的过程,包括与李苗苗父母的接触,与警方的周旋,都展现着自我感觉良好的一面,总是喜欢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自恋于自我判断,坚持倔强与执着,与那个在公海敢于带头反抗的老金形成呼应,也印证了他这类心理的人,必然要选择这样的处理方式,所有的事情也就更顺理成章的发生了。
小娜:讨好型人格
小娜的成长过程,并非一定要潜伏着悲剧,其实可以在很多时候挽救这个幼稚的灵魂。她单一的成长环境,狭小的空间,单纯的恐惧,不仅是缺乏陪伴,更缺少爱。所以她更需要的是别人的肯定和认可,更需要在乎自己在别人眼中的样子,那么她就会选择去寻求这种感觉,而陷入了讨好型人格的漩涡。
而遇到自恋型人格的父亲,他在乎的是女儿的懂事,于是为了讨好父亲,她需要选择默默无言或者等待,一贯的隐忍不发让父亲以为孩子禁折腾,换来了父亲眼中的“皮实”印象。可实际上,她是个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幼稚小女生。她的情感缺乏应有的层次感,并不懂得同样的问题可能会有各种不同的处理方式及结果,一旦发生自己缺乏认知的情况,她就会变得怀疑,甚至无法接受,因为很多结局并不是单纯靠讨好换来的,比如第一次用冰手接触到店长男朋友的身体,他是来暖手的,是关怀模式,而第二次却转头睡去不予理睬,是冷漠模式。对她而言,也许是释放更深层次的撒娇型讨好,换来的却不是她所期待的更深层次的温暖关爱。
每次得不到讨好后的期待,她都会假装无所谓,进而进入更猛烈的追求刺激。因为在她的成长中,压根不知道以什么方式来抚慰心灵,也许除了讨好别人,就只剩下摧残自我。为了讨好李苗苗的三个朋友,获得他们对李苗苗的原谅,她只身一人去求人家,反而遭到折磨和伤害,再一次遭遇了失败。可回来后,面对李苗苗的无视冷漠和暴虐谴责,她的认知再次变得狭窄,单纯的认为,获取原谅的方式,只有对于自己的最高程度的伤害。企图用这种方式讨好最大程度的谅解,却不明白,命都没有了,一切都是浮云。悲剧就这样幼稚的发生了,她到底是多么期待对方的原谅啊,竟无情的扎了自己17刀。
景岚:控制型人格
景岚是个不简单的女人,一出场就气场强大。见到老金,主动要求坐在老金车上,虽然言语客气,逻辑清晰,却无不充满了对形势掌控的力量,看似安抚老金的合理,却也引导着老金下一步的操作。她的语言无形中就像是一种不可违背的命令,让老金暂时相信而不得不听。
对于儿子李苗苗,看似她一次次的掩护,却也是一次次的控制。景岚总是喜欢导演着所有的演员,要按照她的剧本完成所有的剧情,当剧情不受控制的时候,就毁了它。她有着坚毅的性格,有着沉稳的气质,更有着处变不惊的大将之风,在面对所有人和事的同时,一定有着自己的行为逻辑。当天空下着“鱼雨”,三辆执着的汽车相撞后,李苗苗再也无法逃脱老金的追逐,景岚的内心奔溃了,发出歇斯底里的喊叫,表面上是对儿子的遭遇悲情的反映,实则是对剧情失控的不甘心,因为这远离了自己的操控,她不允许有这样的结果。
可景岚最大的悲情,却是既无法控制前夫,也无法控制儿子,越是想控制别人,越是控制不住。
李苗苗:破坏型人格
李苗苗的家境优渥,父母都是有钱的成功人士。总觉得这样家庭成长的孩子,应该是积极向上的、阳光的,恰恰相反,他的身上却充满了阴郁色彩。从小到大,他以寻求刺激的快感来反抗来报复,那是一种物质得到满足后,人格上的缺失。说明孩子不能只用物质来满足,更需要精神的丰富来滋养,否则一旦变坏就会变质更快。李苗苗喜欢用鞭炮炸青蛙,炸得血肉模糊,挂的满脸污秽,他却变得更开心;他看管妹妹,他故意将3岁的妹妹弹出蹦床,让她摔断双腿以截肢轮椅聊过此生,却没有任何愧疚;他报复日本男生,用乌龟煮汤面,让其自食其宠;哪怕是对自己心爱的女友小娜,也是一波胜似一波的狂虐,扔鞋扔烦了,甚至要把她的人扔下楼去。
而他内心却是怯懦的,是不敢面对现实的。恶作剧式的小伎俩,只是量的积累过程,当达到一定程度时,李苗苗是没有能力解决问题的。当他放火烧了三个日本男生后,自己却不敢去解决,从而间接导致小娜悲剧的发生。喜欢惹事却怕事,是李苗苗的一种表现方式,也是一种手足无措的状态,他其实也不知道该咋办。所以,面对小娜在他面前近似赎罪式的自杀方式,他也许并没有考虑到救她,而是茫然不知所措的逃避,当然,他的逃避是导致小娜死亡的重要原因,错失了最好的救人时机。
面对老金,李苗苗的选择只有逃跑和躲避,当老金被反锁在地下仓库被暂时控制时,他又表现出以往的邪恶和幸灾乐祸;当一条条鱼砸在车上时,他以为自己逃脱了老金的追杀,而享受起那种在“鱼雨”中穿行而不被砸中的快感,追求那种汽车碾压着鱼体血肉横飞中前行的疯狂刺激,也正是在他强势谴责司机之下,汽车失去控制,最终一辆一辆本不该相交的车辆,愤怒地撞向一处。演绎的恶有恶报,在老金的笑声中和景岚的哭吼里得到答案。
李烈:逃避型人格
李烈属于社会上常见的成功人士,豪宅豪车,产业遍布各地。然而人前显贵的背后,却是他一惯以来不愿意接受不良现实而逃避的性格底色。每当家里发生了什么事,他总是选择安抚自己,不去争辩和追究过错方,哪怕老金都持刀杀到家里,也不是马上报警,而是先息事宁人。
李烈在面对儿子从小到大的破坏行为时,选择了漠视,而不是及时的沟通教育,在无形中就是一种纵容,使得李苗苗从来就不知道自己有错,更不会明白自己存在着很大的心理缺陷。这与李烈一直以来的逃避式态度是密切相关的。他甚至一度在内心深处真的希望这个儿子应该受到极度的惩罚,只是执行者不能是自己。
在老金控制了李苗苗之后,李烈选择了远远地监视,而不是护子情绪下的进攻。这也是一种逃避。终于,在压抑之下,在与老金出海后,在老金语言的引导下,爆发了,但也爆发得大发了,失控了,意外的被船载吊机的钩子砸中头部而悲惨陨亡。
这几个主要人物所存在的明显的心理属性,交织在一起,产生了一系列化学反应,把原本不该发生的事情,变成了必然。而警察在剧中反而变得无可奈何,因为他们的工作总是要符合程序,要看到证据,而心理层面上的隐藏式变化,却无法得以显性呈现,从而导致警方虽已介入,却又无能为力,总是与事情的进展节奏产生滞后。
三、总的评价
《涉过愤怒的海》总体来看还是很值得深思的一部电影,可以来细品,可以剥丝抽茧式的钻研。我没有评价所有演员的演技如何,而是对题材和反映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入思考,也是对主要演员付出的一种肯定。因为生动的呈现,才引起了深刻的思索。
原生家庭,社会环境,都是孩子成长的重大要素,而心理层面的成长却是需要加入父母更多的陪伴和关怀的,如果从小内心一旦发生扭曲,将会是贻害终生的。内因起决定作用,这是辩证哲学的主要方法论,在人身上体现在思想和行为的辩证关系之中。
所以不同的心理人格就会出现不同的行为方式,那么就汇聚成各种各样的矛盾。如果及时发现孩子成长中的心理变化,那些小娜们、李苗苗们肯定不会发生那么看似合理却又幼稚可怜的故事了。包括那几个具有不同心理人格的父母们,如果早有人救赎他们的心灵,早让他们也领悟到自己的问题,那么映射到孩子们身上的时候,是不是也就是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呢?
合理的事情,未必是合情的。合情的事情,也未必是合理的。那么,合情又合理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