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回忆(四十九)
——压面条
作者:奉法如天
2024年6月17日
童年时代,家里最好吃的饭食就是面条。由于家乡地处山区,又缺乏水源,所以大米是那里的奢侈品,村子里的人们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够吃上一、两顿大米饭。所以,平时吃的最好的饭就是面条。
由于是山区,又缺乏水源,种麦子也非常少,仅有的几亩水浇地,种的麦子又不高产,一亩地最多生产二、三百斤麦子,人们把磨小麦的麸皮全部都磨成黑面,因此,小麦磨的面叫“白面”,麸皮磨的面叫“黑面”。
由于麸皮面粘性小,在吃的时候还需要向里面掺入白面,这样才样能把面和在一起,否则就会散掉,煮在锅里就会变成粥。
人们为了生存,把黑面掺上玉米面、豆面等做成抿节或者饸饹,有时也把黑面掺上玉米面做成窝头。如果能够吃上面条,那是很高兴的事情。
吃面条也是在过节日的时候才会吃得到,像是五月端午,八月十五这样的日子,再有就是收了麦子以后的几天,平时吃面条就非常少。
每当吃面条的时候,母亲总是把面用水简单和一下,装在一个瓷盆里面,让我去邻居家里用压面机压面条。临走时,母亲会给我几分钱,这是给压面条的钱,等邻居家把面压成面条后,我就把母亲给的几分钱给了邻居。
那个时候的压面机,都是用手臂摇动一个大圆盘,大圆盘再带动齿轮,齿轮又带动着两个大滚轮,把放在面槽里面的面通过滚轮先压成薄片,压几次以后,再换上一个带着很多槽的滚轮,把面就切成了面条。
那个时候,我的个头还没有摇动的那个轮盘高,每次站在轮盘下面用手摇动轮盘时,轮盘转动到最高点的时候,我要把脚尖掂起来,否则就够不着摇动的手柄,每次转动轮盘时,都会使出吃奶的劲儿才能转动一圈儿。就这样,一圈一圈地转动着轮子,面也在齿轮带动的机器转动下,先变成面片,最后便成了面条。
每次转动轮盘时,我总是咬着牙,心里想着“快点、快点”,这样才能尽早把面压好。
压面条的邻居看到我满脸淌着汗,不停地摇动着手柄,也会故意逗我,说些让我开心的话......。
写于:2024年6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