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的提供、投放:
蘑菇的种植桶,面纸,记号笔,放大镜、喷水壶、说明书
科学区区蘑菇观察台
观察对象:陈一乐
年龄:7岁
区域:科学种植区
榆黄菇
种下榆黄菇---长出一块一块的白毛毛---毛毛越变越多,颜色越变越白,毛毛的顶端开始有点硬
平菇
种下平菇---长出独个小平菇(发现问题)
第一次游戏:
早上来,严老师带来了她种的蘑菇给小朋友们欣赏,大家可兴奋了,你一言,我一语陈一乐说:“严老师,真厉害,我也想种一个”严老师接着给大家介绍了一个新朋友“蘑菇桶”,大家立马围了过来,这是有人提出了疑问“老师,为什么蘑菇桶里没有蘑菇啊”,朱雨皓说“还没长呢,说不定还没撒种子呢”这时候严老师揭晓了答案,蘑菇原来已经躲进泥土里了。
进一步支持:
我们与孩子们一起讨论,分组进行种植,为了不混在一起,每组的小朋友都拿记号笔在自己组的蘑菇桶上签了名,同时我们还做了记录表,每天记录蘑菇的成长。
活动过程:
第一步:在罐子中间开洞(洞以开好,只要剪开洞口上的硬纸)
第二步:铺上餐巾纸
第三步:用喷壶把餐巾纸喷湿
第四步:在罐子上写好菇类的名称以及它们的编号。(教师辅助写字)
前期种植任务完成后,我和她们一起商量的制作了观察记录本。我负责写字,她们负责在记录本上绘画和记录种植情况,时间为4月3日。为了能够让大家分清楚不同罐子对应的不同记录本,我们还分别用数字1.2.3来代替。
感悟与分析:
第一次遇见成长中的蘑菇,大家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陈一乐对严老师种出来的蘑菇表现出惊讶和喜欢,同时也激发了她想种一个的愿望,教师的亲身经历给了幼儿一种新鲜感,同时也激发幼儿自己去经历的愿望。
第二次游戏:
第一个发现的孩子:陈一乐
4月8日
因为放清明节假,大家把蘑菇带回家种植,已经两天没有看见蘑菇桶了,对于孩子们有没有按时浇水施肥,我还有所怀疑。
早上一来,陈一乐就开心的跟我说:“黄老师,我有一个惊喜给你,看,我的蘑菇桶已经长出蘑菇了。”,我定睛一看,还真是。这时,已经来的小朋友都围了过来,纷纷询问陈一乐“怎么长”“怎么做到的”“是不是偷偷加了肥料”陈一乐“都没有,我只是按时浇水把蘑菇放在阴凉的地方,第二天就长出了四个蘑菇”
进一步支持:
蘑菇已经长了出来,接下来的分享,让其他组的孩子很羡慕。大家提议把蘑菇的成长记录下来,于是我用手机拍下了孩子们与蘑菇的合影。蘑菇已经长大了,孩子们提议把蘑菇切下来尝一尝,但陈一乐说:“不行不行,蘑菇还很小,等再大点,再切了煮着吃”我尊重陈一乐的决定,把蘑菇放回窗台,等待蘑菇的继续成长。
感悟与分析:
从幼儿独立看图种植蘑菇到商量合作制作观察记录本,再到向大家介绍记录本的用途和记录方法。整个前期准备工作无不体现幼儿的自由自主,她们是活动的真主人。 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的兴趣,体验探究的过程,发现初步的探究能力。
第三次游戏:
4月19日
今天陈一乐早上给蘑菇浇水后,和我说:“黄老师,我觉得蘑菇已经够大了,我们可以把它煮了吗?”我说“你觉得呢,你自己做决定吧。”陈一乐:“嗯,那煮了吧”
进一步支持:
孩子们熟练的,从小厨房找来了塑料小刀,盘子,开始慢慢切割蘑菇。接下来的洗切煮,孩子们已经很熟练了,插电、刷油、下锅动作一气呵成。不一会儿,厨房里就飘出了阵阵香味。
感悟与分析:
陈一乐在做决定时,习惯性的问我答案,我觉得还是要把决定权还给孩子,陈一乐从一开始的询问到最后的肯定,是一种成长过程。在小厨房中的表现,大班的孩子们已经做的很好了,平时的小厨房学习,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在观察中,幼儿能充分发现蘑菇的自然生长的规律,通过观察、比较、操作、记录等方法,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他们通过观察也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取长补短。
指南对照:
幼儿用完整、连贯的语言与同伴、教师交流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表达愿望,提出问题和参与讨论,以及能够表达发现的愉快,能够和他人交流和分享。
感悟反思:
1.幼儿能对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其相同与不同。(幼儿只要通过连续性的观察,就会发现不同蘑菇的生长形态和生长时间都不相同)
2.能根据观察提出问题,并大胆猜测答案。(在观察蘑菇的过程中,只要有问题幼儿和幼儿,幼儿和教师之间都会发出提问,并大胆的猜想提问的结果。)
3.能通过简单的调查收集信息。(当陈一乐遇到问题时能主动请教妈妈,共同查找资料,收集信息,并学会转达信息。)
4.能用图画或其他符号进行记录(每一位幼儿观察蘑菇后,发现蘑菇的变化都愿意用自己喜欢的图画和符号在记录本上记录。)
还在生长,还在继续观察,相信幼儿在直接感知、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一定还会生发更多的惊喜!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