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间喧杂指的是什么?
“喧杂”主要指做生意、做医生、算命算卦之类的。另外,贪图享用荣华富贵等也属于“世间喧杂”。
2.妄称为福何解?
有时人们会说:“这个人的人气很旺,找他的人很多”。或者说:“这个人有福啊,聚集了那么多的人”。对于修佛法的人特别是出家人来说,这些都是修法上最大的障碍。因为忙于世间喧杂之事,修法的时间就少了,所以应立刻断除此障碍。
3.如何立断此法障?
善现菩萨问世尊:“什么是‘菩萨以无所得而为方便’的法,应善修治,恒常中乐于出家,应怎样修这样的法呢?”佛陀回答说:“善现,菩萨摩诃萨无论在何时何地,恒常之中厌烦居家,把在家里面享受的荣华富贵,视为喧杂迫迮犹如监狱一样,感到很难受,很压抑。因此,恒时欣喜佛法而愿意出家,菩萨生起这样的心态,并且在幽静之处,寂静无为地修习佛法,如同虚空无有任何障碍,这就是菩萨以无所得而为方便,所以应该善修治,恒常乐于出家事业”。此处把居家和喧杂视为一义,出家与远离喧杂视为一义,为何呢?出家者,为脱离喧杂热闹的世间,而寻找幽静之处的清净修行者。有的人虽得剃度出家,穿上了袈裟,但仍然做生意、算命、行医,做种种与世俗人无有分别的事业,名则是出家,实则是居家。所以出家人应该放下一切修法障碍,远离居家的喧杂,不要将其“妄称为福”。
4.“于障已利得者不应嗔”有哪几个方面?并解释?
《入菩萨行论》中说:“于障己利得者不应嗔”。并从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所得速坏故,不应嗔于彼为障者,第二遮邪命得利,第三喻明不应贪利,第四不应贪利之理,第五遮应求利”。这是断除贪求世间利养魔索的最好教义。
其一,“所得速坏故,不应嗔于彼为障者”。不管我们得到多少,怎么得到,最终都会坏掉。所以当别人得到了而自己没有得到时,或者应该自己得到却被别人得到了,千万不要为此生嗔怒之心。
其二,“遮邪命得利”。不要通过邪命来得利养。所谓邪命,就是以邪门歪道的方式来获取自己的利益。
其三,“喻明不应贪利”。以打比方的方式来说明,不应该贪利。论中说:
“梦中受乐经百年,梦觉之时何所有?
余人梦受须臾乐,梦觉之时亦犹是,
于斯二人久暂乐,觉时同一难再是,
人寿修短虽不同,死时均等亦如是”。
其四,“不应贪利之理”。论中说:
“纵能获得诸所求,复于长时受安乐,
终如被劫寸缕无,命终独往唯空手”。
纵然得到众多的名闻利养财富利益,并且长时间享受快乐,但当死的时候,如被盗贼窃得空无一物,没有一分一厘可以带走,连自己的肉体也带不走。就像一个拥有天下的国王和一个只拥有拐杖的乞丐,死的时候同样都是两手空空,有何区别?大家要牢牢记住,人身难得要珍惜,多做有益之事。
其五,“遮应求利”。论中说:
“若谓求利为支身,消除罪业作福德,
若为求利生嗔恚,宁不折福生罪愆,
我为此事而活命,即令其事成失坏,
唯作恶事邪命生,如此生存亦何益?”
如果求利益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长久存活下去,最应该做的也是最好的办法,是通过四力来忏悔一切业障,增积一切福报,这才是真正的利身之理,真正的长久存活的殊胜方便。若为求利养而生嗔恨,那千劫所积的一切福报将全部消尽。所以宁可不获取此利,也不能把千劫积累的福报消耗殆尽。
以上是断除贪求利养的五种教言,以及贪求“利养魔索”的五种现象。利养是魔鬼的绳索,是通往解脱彼岸路中的绊脚石,应该清除掉。其中最主要的、最致命的绊脚石是“以邪命而求利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