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项修炼》第四章 读书心得(上)
第四章:第五项修炼的法则
第一部分“我们的行动如何创造现实……我们如何才能改变显示”学习结束。可以讲这一部分三章内容既是引子,又是结论。
]第一章, 没有废话,直接甩出结论,告诉我们学习的真谛和本书内核,五项修炼的具体内容。
第二章, 不用瞎猜,我们一定存在这些毛病(学习障碍)。
第三章, 事实如此,一个小游戏带我们验证学习障碍,体会系统思维和局部思维。
三板斧之后,你不得不觉得:“我们已经遇见了敌人,那就是我们自己。”大师就是大师!
十几年前第一次看到《第五项修炼》这本书时,开篇就觉甚乱,亦无勇气再翻看。如今再看,方觉构思之巧妙。想来,好的书应是越早看越好,哪怕无法理解参透,疑问和对抗也是好的开端。好的书适合反复地看,每一阶段不同的阅历、知识、认知等都会带入不同的解读和体悟。
本周开始进入第二部分内容的学习,一共4个章节,看标题,并未直接进入正题,而是在慢慢预热。开启第四章:第五项修炼的法则的学习。
在一个动态系统中,总是存在一些固定运行法则,而当我们的思维没有拓展到全局时,很难洞察到这样一些运行规则。所以,往往置身其中,出现的结果令我们百思不得其解,受其伤害而不自知。
书中罗列了10大法则,对这些法则的深入理解犹如给我们一把钥匙,解开修炼中的疑虑。提前打了预防针,或者手握钥匙。
法则1:今天的问题来自昨天的“解决方法”
这是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存在于任何问题的解决中。当一个问题没有彻底关闭,或者方法不当时,总会留有新的隐患。这个隐患就成了新的问题,甚至要花更大的代价去解决。比如灭火只是扑灭了当下的火,但未找到起火的根本原因时,不仅会麻痹我们,而且还会再一次发生。当我们好心地想解决一个品质问题时,单一的方法又会生出新的问题。所以,问题如不从根儿上彻底解决时,只能是此起彼伏的存在或像烫手山药一样,伪装成不同的样子在不同的人手里传递。
法则2:你使劲推,系统的反弹力越大
系统思考中有个名词叫“补偿反馈”,即愿望良好的措施介入后引起系统的反应,结果抵消了介入行动所带来的好处。而且越使劲,反弹力就越大。
这是一个客观规律,相信每个人都会有体会。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部门考核。公司所有举措都带有一厢情愿的美好愿望,但架不住有人“不达目的不罢休,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于是好看的数据和表象面纱后面可能是“杀鸡取卵、欲盖弥彰、拆东墙补西墙”式的行为,在对好看数据的兑现推动下,这种行为可能会愈演愈烈。最后会导致系统的运行结果反其道而行,背离初衷。很多公司的考核就是以这样惨痛的自我伤害的结果而结束。给我的启示是,任何政策都不是一本万利的解决方案。出台时要反复斟酌演练,管理者必须要预想可能发生的所有问题和现象,预想人性的局限,预想各种环境及执行过程中可能的变数。尽可能地补缺漏洞,制定规则,对恶念要不遗余力的断妄,遏制在开端。对可能变数要提前设置解决和引导方向。执行中要保持监督的警觉。不合适的要及时的调整,对有些耍小聪明的人要敲打,对不良行为要及时阻止甚至处罚,对数据不光看结果,还要关注过程的体现。在整个执行过程中一定要关注目标是否在正确的轨道中实现。最后,更要清楚的知道,所有的政策、制度、方案都不是一劳永逸的正确,随着时间、环境、条件、要求的变化,要阶段性的、总结性的、与时俱进地改变,适者生存。
与个人而言,也是如此。一个人很努力,但总是受挫,越努力越受挫。反过来要思考一下自己的问题,是不是方向错了,是否是思维认知的问题。否则就会陷入低品质的勤奋陷阱中而越发不自知。
法则3:情况变槽之前会先变好
这是补偿反馈的延迟反应。这种变好的假象往往会迷惑我们。以为很好,很有效,很正确,殊不知系统的不确定性会掀起巨浪。所以,给我的启示是,无论对一件事还是一个人或是一个方法,不能因偶发的、局部的良好变现或数据而草率地结论。一个量、一个时间段、一个积累、一个周期评估才能得出客观的结果,凡事不可妄下结论。要分析这个好是否表现在良好的趋势环境下及正确的轨道上。是真好还是暗藏危机的好。
法则4:选择容易的办法往往会无功而返
人性中趋利避害的本能反应就是找最容易的,最直截了当的、最惯用的方式解决问题,因为这样最舒服,最快速。可真相是世上哪有那么容易的事儿,世上哪有那么好的事碰巧让我碰着。所以,越是明显的、没有难度的、一劳永逸的、很容易想到的,众人都觉好的办法,可能要思考一下,是不是真的能解决问题,真的有效。因为容易的办法往往浪费时间和资源,劳民伤财,却只是隔靴搔痒,无功而返。这个法则是我们要保持警惕的,因为心智模式及认知格局的限制一定会让我们陷入其中而不觉,所以在反思和复盘中这个法则的应用提醒是必不可少的。
法则5:……
假期。人一下子松懈下来,感觉干什么都懒懒的,看书总想睡觉,脑子也不想转,手机也不愿看,连打个字都木讷……所以啊,忙不死人,但,闲,是一定会出毛病的。唉……这不犯贱嘛!暂搁笔!好好度假!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