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丹东
杨全富
对丹东我有着一种痴迷的爱,这都是源于丹巴地名的来历,丹巴就是取丹东、巴底和巴旺地名的首字而得名,从中可以得知丹东在丹巴的历史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又或许是丹东乡是丹巴县海拔最高,离县城最远而取其首字也未可知。很想去走进他的怀抱,然而路途的遥远,又没有找到合适的旅伴,所以只好一次次在落寞之中等待机会,等待的次数越多,那份思念就更浓厚,梦中多少次与她亲密接触,然而那都是海市蜃楼,朦朦胧胧的。今年单位要组织教师到丹东小学监考,机会难得,我第一个报名参加了此次远足之行,虽然前方的路充满了神秘与未知。
路途见闻
我们一行五人在九点三十分左右开始从丹巴出发,翻过布科村时,天气一下变得高深莫测起来,天空中布满了乌云,不停的翻滚着,偶尔才能从云缝中看见几缕蓝色的天幕,绵延的山峰仿佛触手可及,路边黑白相间的藏式民居整齐的排列着,在藏房的最高端,彩色的经幡在微风中孤零飘舞。
车行数里之后,突然,一束阳光撕破那阴暗的云层,穿透迷朦混沌的天空,照射在远处山边藏寨上,无与伦比的神秘、辉煌。这就是高原峡谷特有的魔幻般的自然景象!未待细细心赏,太阳吝惜地收回他那无以言状的光芒。此刻,如果可以永无失落地留住那缕光,我愿用我最宝贵的东西来换取!
汽车开过杨柳坪之后路便开始凹凸不平,车也随着路面的起伏左右摇摆起来。虽然柏油路在去年已经贯通,但是这里的地质较为疏松,峡谷上方的岩石在多雨的季节中崩落了许多,将下面刚修葺一新的道路砸得坑坑洼洼的。因为路况很差前面又在修路,所以只能在在颠簸之中慢慢前行。汽车的发动机沉闷的响着,车窗在摇摆中就像打击乐器发出铿锵刺耳的声响,同车的几位同事都开玩笑说这真是一场免费的歌舞盛宴,真是苦中作乐。在车窗外,景物随时变换着,有时峡谷挤在一起,一条弯曲的马路贴着崖边勉强通行。看着峭立的削壁,让人胆战心惊的。有时天地的界限忽然敞亮起来,就像一个聚宝盆似的围拢过来。
到半途时,同行的支教教师文娉忽然大声的叫起来,我睁开睡眼朦胧的眼,向窗外望去,哦,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无与伦比的美丽画面,在森林的环抱下,一片草坪静静的躺在其中,我们连忙停下车,怀着激动的心情向草坪奔去。在这一平方千米大小的草原上,一群群羊群悠闲的散布其中,几座白色帐篷的上空炊烟袅袅,在微风的吹拂下慢慢的散开,弥漫在草原的上空。几只秃鹰在天上翱翔,盘旋在空中,有时聚拢在一起,有时又分散开来,任上升的气流将它慢慢托起。草地上盛开着各种艳丽的野花,那淡淡的清香味沁人心脾。告别了城市的喧嚣,这就是一个与世无争的世界,是那样的静谧,那样的辽远。我躺倒在这片被绿色的草及各种颜色的野花渲染的土地上,与大地进行了一次亲密的接触,任草地上的露珠钻进我的衣服里,让那凉意在身体里扩散。在我的身旁,草地上的野花怒放着,有的一簇一簇的,就像孔雀开屏的羽翅;有的散落在草地上,从草丛中偶尔露出自己艳丽的面容;有的独树一帜,长得异常的高大,几多细小的花朵围绕在枝桠上,就像是漫天的繁星。因为刚下过雨,每一朵花的花瓣上还残留着露珠,在微风的吹拂下滚动着,在阳关的照射下显得更加的晶莹剔透,使整个场景动中有静,魅力无穷。我站了起来,与同事们在这片草坪上尽情的欢唱,尽情的疯跑,虽然我们都已经是而立之年的年龄,但是被这美景带回了了童年,无拘无束的大声喊叫,直抒胸臆。在一阵疯跑之后,我又一次躺倒在草地上,此时太阳从云缝中偷偷的露出了脸,暖暖的照射在草坪上,由于阳光的照射,我身边的草丛散发出青草和野花的香味。我极目向天空望去,高原的天仿佛更加的蓝,就像一块晶莹剔透的蓝宝石似的。一朵朵如棉花般的白云在蓝天上自由的飘飞,有时分散,有时聚拢,与草坪中的羊群相映成趣。我闭上了眼,在软绵绵的草地上尽情的将整个身体放松,霎时间,周身百骸悠然升起一丝慵懒的感觉,霎时使人忘记了所有的疲劳,忘记了人世间所有的烦恼。
高原的微风从身边静静的吹过,还带有一点淡淡的寒意,鼻尖嗅到的都是微风带来森林的清香味。同事们都像我一样静静的躺在草地上,他们也像我一样尽情的将身体放松,享受着高原的施舍。过了很久,我们告别了这片让人流连忘返的草坪,又向前方出发。高原的天就像小孩的脸似的,刚才还晴空万里,没想到一眨眼的功夫蓝天又被乌云遮盖,压的很低,接着就下起了绵绵细雨,前方气雾弥漫,我们在车中只能盼望这多变的天早些放晴。终于开出了乌云的势力范围,我们又开始享受造物的恩赐,我们都不约而同的摇下车窗,让和暖的风吹进汽车里。车在奋力的向前奔驰,外边的景物也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随之改变,远处的山都是连绵的青冈树和草甸,我知道,马上就要到达我们此行的目的地了。转过几座山脚,跨过几条河流,终于看见了高原小镇的一角。在一路颠簸之后,我们到达了丹东,这个海拔3200 余米的高原小镇。
镇子很小,很明显的感觉到它的冷清,路边几乎没有行人,一条小河穿城而过,路旁的民居大都是用石头砌成,每座房屋都有五层,最底下是饲养牲畜的地方,二楼才是锅庄、厨房、主卧,三楼是客房,四楼是经堂,整个房屋的建设主要是考虑了当地的气候特征,所以用石板盖成屋顶,这样才不会被雨水浸透,经久耐用。我们走下了车,这时候天又下起冷冷的雨,我们像小鸟一样包裹着自己走到了街上,同行的陈老师更是夸张到了极点,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的,穿上了厚厚的冬装,将拉链都拉到了颈上,引来路人的侧视,也引来我们对他善意的玩笑。一大群小孩围着我们,裹挟着我们前进,仿佛是看到了天外来客似的,从他们的眼里我读出了高原小孩独有的童真味。
清晨的高原小镇
夜幕降临,我和几位老师被安排到一家旅游接待户家中住宿,夜晚的丹东,万籁俱寂,偶尔传来的一两声狗叫声都仿佛是从遥远的天际传来的梵音,是那样的辽远,更存托出高原小镇的寂静。在同伴们的梦语与呼噜声中我也渐渐沉入梦乡。
清晨,一缕天光从窗户里挤了进来,窗外鸟的叫声也从单调的一两声而渐渐热闹起来。我连忙穿上衣裳,信步走出房间,走向清冷的街道,去感受高原小城不一样的风景。由于连日阴霾天气的缘故,丹东这个小镇的早晨还依然有点寒意,充满了秋日的味道,街道边一条小河泛着白色的浪花咆哮着,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路边的野草倔强的挺直了身躯,有些草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在不堪重负之后,终于低下头,那一颗颗露珠就忽然滑落下去,悠忽间钻进了草丛中再也寻觅不到它的踪迹。那小草仿佛卸掉了包袱似的,又一次将身躯挺得笔直,接受着我目光的检阅。几只山雀扑棱棱的从树丛中惊起,飞上树梢,在起伏的枝条上卖弄起自己的歌喉。天光越来越明亮,随着木门吱吱的叫声,早起的主妇们睁着睡眼朦胧的眼打开了房门,站在门前贪婪的吮吸着清晨湿润的空气,她们的动作很慵懒,但是又是那样的有条不紊,走到门前,从柴堆里捡起几根木柴,抱在怀里走回了家中,不一会儿,整个小镇的上空弥漫着轻纱似的烟雾,在小镇的上空久久的徘徊,最后汇成一片,形成薄薄的雾,与晨雾一起随风飘向山顶,那是炊烟袅袅升起后聚散在一起形成的奇观,使我回忆起小时候家乡炊烟飘浮的景象。我继续走在街上,漫无目的的前行,终于走出了小镇的包围,来到野外,这时天空中又飘起了柔柔的细雨,如丝如缕,落在树枝上,落在草地里,落在我的身上,都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就像是一位温柔的少女,慢慢的、轻柔的来到这个世界,为高原增添了不少的颜色。
二道桥温泉
在离丹东乡两公里的地方,有一处天然温泉。早就听别人说过这水有神奇的疗效,很多拄着拐杖的老人来到这里泡上几天,在离开时完全可以甩掉拐杖,又像一位正常人一样行走自如。其实我对这种传闻也是深信不疑,在丹巴境内还有多处这样的温泉,人们最爱到这些地方去泡脚,因为温泉里富含多种矿物质,能治疗多种皮肤病,特别是对老寒腿、风湿病有很好的疗效。而生活在高原的人由于气候原因,很多人都容易患上风湿病,随着年龄的增大,这些疾病也逐渐的显露出来,在高原你会看到这样的景象,拄着拐杖的老人行走在乡村小径、大街小巷中。为了治愈这些疾病,他们在闲暇之余最爱到到温泉里泡一下脚。我和几位老师下午放学之后开着车向温泉出发,车在泥泞的道路中颠簸前行,转过几道弯后我们来到了温泉处,这里的小地名叫二道桥,也许是在小河上卧着一座木桥而得名的吧。在二道桥,一共有十几户人家,全部以温泉为中心环绕修建,当我们到达时,温泉池里有几位妇女正在洗澡,几位中年男人坐在旁边高声的谈论着,池子里的她们毫不避嫌,全身赤裸的坐在温泉水里,尽情的享受着池水的爱抚,池塘里竟然还有一位大叔,他们互相搓着背,真有一种回归自然、超凡脱俗的感觉。我和几位同事因为传统思想的作祟,不好意思呆在水池旁边,只好走进一农户家里等待,心里盼望着她们快点洗完。同行的美女老师来自大城市,我们都认为她在众目睽睽之下绝对不敢下水洗澡,然而她却毫不在意池水旁的男孩们,将外套脱下,穿着长裤、毛衣就下水洗澡了,让我们瞠目结舌,为她的的精神所倾倒。时间过了很久,这位老师才洗漱完备,又全身湿漉漉的走了回来,丹东下午的气温很低,我们这时还围坐在钢炉边取暖,而她却赤着脚,浑身湿漉漉的,好像已与温泉融为一体而不知寒冷了,因为等待的时间太长了,天空中黑色的幕布渐渐的拉伸开来,我们只好悻悻然的回到了学校里。
第二天晚上12时,我们几个又开着车去洗澡,天空中飘起蒙蒙细雨,澡堂里恢复了宁静,因为有黑夜的遮掩,我们才脱去了全身的束缚,赤条条的溜进了澡堂里,那高温的水霎时穿透皮肤,热得我们呲牙咧嘴,只好站起来跑出去,等一会儿再坐回来。丹东小学的校长告诉我们,在水里不能乱动,这样水温就不会那么高了。我们学着他的样,静静的躺在水里,果然水再没有那么烫了。我闭上眼睛,享受着温泉给予我的恩赐,那热力钻进了肌肤,透过了骨头,与血液一起在周身百骸中流动,带去了一身的疲劳。一会儿功夫,头上冒出了汗,脑袋也开始有一种晕的感觉,同行的一位老师终于熬不住热泉的蒸浴,回到了车里。我们也只好相继回到了车里,在半夜时分我们才又回到了住宿地。
土司官寨
早就听说过丹东土司的威名,如今来到这里,我的第一件任务就是要去欣赏一番土司官寨昔日的威风。丹东系藏语音译词,意味两水交汇的地方,丹东土司是嘉绒十八土司最西边的土司,清代时地域最为强盛,东与巴底、巴旺两土司地相连,东南以革什扎河口界崖为界,南与鲁密东谷、节宗、格宗三土百户为界,西和西南与明正土司、下瞻堆甲斯孔和霍尔章谷、孔撒、麻书等土司为邻,北和东北与绰斯甲土司地界毗邻。清末民国时期,丹东土司下辖大头人5名、小头人8名。
丹东土司官寨就坐落在丹东村对面的上坡上,与山脚的垂直距离约有100米左右,从山脚往上走,一条弯曲的羊肠小道可以供人上去,小路两旁是一米多高的草丛,人在里边穿行,让你有一种后怕的感觉,仿佛草丛里埋伏着毒虫猛兽,随时会窜出来咬上你一口。在慌乱之中,我加快了脚步,虽然只有几十米的距离,当我爬到官寨遗址处时,汗水已浸透了衣服,气喘不已。官寨修建在一个几百平米的平台上,到处都长满了野草,在草丛中,残存的石墙还若隐若现。整个官寨都是用石头砌成,底部基座宽约两米左右,从中也可以一窥当时官寨的雄伟高大。在离官寨二十余米的地方,有一座小房子,这是官寨的经堂,现保留还很完整,建筑特色与现代经堂的修建大相径庭,只是那厚重的木门透露出原始古朴的样子,毫无雕琢磨砺的痕迹,给人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推开门,迎面扑来酥油的芳香味,一盏长明灯在石质的灯槽里摇曳,发出昏黄的光芒,照亮了供台上的菩萨。地上放置着蒲团,由于人们长期的跪拜,已看不出它的底色,只是觉得黑魆魆的。我也跪拜在蒲团上,不是为了供台上的菩萨,而是丹东土司的威名使我有感而发而已。官寨后的山脊一直向上延伸,山坡上长满了青冈树,树丛中偶尔还可以看见人们挂着的五彩经布,顺着山脊放置。官寨的正前面,是一处断崖,高约30米左右,悬崖边有两株形如虬龙的野樱桃树,伏在那里,枝繁叶茂。在这悬崖中间,人工开凿出一条4米宽的道路,盘旋而上,道路上全是用大小不一的小石块铺成,两匹马可以并排而行,行走在这条山路上,抚摸着两旁犬牙交错的山石,仿佛感觉到了当时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的繁华景象。路的两边,放置着刻满六字真经的石板,有的因为风雨的磨砺,字形已模糊不清,然而那遒劲的笔力仿佛要穿透石头似的,给人一种力的美。
在回来的路上,我遇见了一位精神矍铄的老大爷,我连忙与他拉起了家常,在交谈中得知老大爷今年已85岁高龄了,然而他红润的面庞、超强的记忆使人很难与年龄打上等号。他为我讲述了丹东土司的兴衰,丹东土司始于元至元六年(1269年)前的十二代部落,无文字记载,一共世袭25代,在三土司暴乱后,丹东土司也参与其中,最后兵败被俘,关押在康定,从此一蹶不振,最后消失在历史的风尘中。老大爷神秘的告诉我,丹东土司官寨修建在象鼻上,后来山里发洪水,将象鼻冲断,从此之后,丹东土司走向没落,连后人都没有。在老大爷的指点下,我再次将目光投向土司官寨,官寨后的大山连绵起伏,就像一头饥渴难耐的大象伸长了鼻子,要痛饮山脚的河水似的,而官寨的所在地就在山脊的最前端,给人的感觉就是象鼻似的,而从官寨前奔涌而下的溪流,将官寨与前面的小山坡一分为二,那长长的象鼻也因此被无情的水冲断。
老大爷讲完后,将手中的佛珠用指头一颗颗往下捋,口中不停的念着六字真言,我也沉入对丹东土司的怀念之中,我甚至开始憎恨起这条冲断象鼻的溪流,如果没有它的作祟,我想肯定能在这里遇上土司的后人,与他们一起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