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忠士,精瘦有型,留须背头,五十上下,现在的头衔是民间蛋雕大师。在各种鸟蛋上飞鸟走兽,雕树刻花,临摹肖像,有“安庆蛋雕第一人”之称。
小城不大,但是找到芦大师的工作室却让我颇费了一番周折。电话里说是在小城出了名的美食一条街上,我从前到后跑了几个来回未果,只得请求援助。朋友带我七拐八绕,在不起眼的一个拐角旮沓里,示意我径直进去。我狐疑张望,门外没有指示牌,门头没有灯箱,甚至没有店名,“安庆蛋雕第一人”的工作室悄然隐没在一排林立的饭馆里。
这里本是芦忠士自家经营的一个小饭馆。饭馆不大,整个地盘只有三开间,还只能勉强说是三开间,厨房是不成型的搭坯,瓶瓶罐罐收拾得还挺整齐,侧面一间用作休息,进门这一间就是芦忠士的雕刻工作室了。一张工作台上,石头,蛋壳,美工刀随意摆放,一只蛋壳雕刻了一半。满墙满柜都是大师的作品,一件件小心看,展示柜里,作品原材料从鹌鹑蛋到鸵鸟蛋,《西游记》中的美猴王以各种姿态隔着橱柜冲着我搞怪;刻瓷而成的绘画大师齐白石以一种豁达的眼神与我们对视;十大元帅齐聚橱柜;各国首脑也在橱柜中争得一席之位;“八骏图”以各种姿态扬蹄飞奔;各种花草鸟虫,百态生俏,热闹了整个橱柜。更令我咂舌的是,芦忠士不仅可以在蛋壳的表面作画,还可以将蛋壳镂空,或长条或方圆或流苏,底座通电,精美的蛋雕作品在橱柜里以高贵的姿态徐徐转动,从每一个角度全方位地呈现作品的美感。很多作品在各种大赛中获奖无数:荣获安徽省工艺美术精品展“最高学术奖”的金奖;全国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会上斩获铜奖;入围中华工艺精品奖,这是对芦忠士雕刻技艺的肯定和褒奖。
蛋雕是民间艺术,起源是在明清时期。当时,民间就有在蛋壳上涂色和简单刻画一些吉祥的图案来送人,以表祝福的习俗。后来,人们在此基础之上不断探索、研究和实践,渐渐形成了今天的蛋雕艺术。只不过蛋壳实在太脆弱,少有人用这个材料去创作,是如今民间小众艺术。
一件上等的蛋雕作品是从挑鸡蛋开始的,要挑新鲜的,表面光滑,大小适中,蛋壳颜色要较深的。挑好的鸡蛋要很小心地用美工刀或者锯条钻一小孔,用针管抽尽里面的蛋液,然后注入清水反复冲洗,之后,将蛋壳阴干,放置大约十天半个月之后,方可用来雕刻。如今,芦忠士在收集蛋壳这一系列的操作中不会发生任何破碎,但是在初期,稍不留神就碎了几个,那个时候他家每天饭桌炒鸡蛋是一道少不了的菜。蛋雕的技艺融合了绘画和雕刻,以浮雕、阴雕、阳雕、镂空雕等雕刻的手法去体现各种精美图案。芦忠士没有受过正规学校的美术和雕刻,完全凭自己爱好、悟性和执着自学成功,在蛋雕艺术上自成一体,形成自己的风格,作品令人叹为观止,在安庆民间艺术中独树一帜,不乏很多书法名家在见识蛋雕艺术后,信笔挥毫:“大道无形”、“不泥古法”、“捶捶倾心血,刀刀见真功,小小方寸间,走马又腾龙”。试问,如果不是被深深折服,又何来诸多感叹泼墨于纸上呢?
以刀代笔,游刃薄卵。看芦忠士在蛋壳上一刀一刀地刻画,每刻一笔我的心都要拧一下,生怕蛋壳裂了。用于蛋雕的工具并不多,铅笔,橡皮、美工刀,除此,别无他物。先把要创作的画面用铅笔画在蛋壳上,因为蛋壳不是平面,所以画面的布局和比例都要算好,画面才能协调不变形。在雕刻的过程中自始至终保持心静、手稳、下刀准,力度适中。多年的创作使芦忠士颠倒黑白,白天潜心研究和寻找素材,夜晚,夜深人静的时候,大师的创作才刚刚开始。圆滚小巧薄脆的蛋壳,在他的手中,如同坚硬的石头,这里雕雕,那里刻刻,深深浅浅,勾勾画画,信手游走。小件作品需要耗时一到两天,大件作品需要数天、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摆在我面前的是在刚刚结束的九华山禅艺设计大赛中,由鸵鸟蛋雕刻的京剧花旦脸谱,整件作品分三面,花旦的神情逼真,眉眼纤毫毕现,阳雕手法凸显人物面容立体感,头饰雍容华贵,妆容饱满新鲜,作品在多处运用难度非常大的镂空雕,任何一个微小的失误都会前功尽弃。历时四十天,毫无争议地荣获禅艺金奖。蛋雕作品在没有完成最后一笔之前,都是开始,在雕刻中,大师也在雕刻自己的内心,每一件作品都是一场修行。
芦忠士雕刻工作室时常会吸引很多玩家和收藏家到访,相同的兴趣爱好让相见甚欢,聊到兴处,支起方桌,几碟小菜,温一壶酒,开怀畅谈,芦忠士自家的饭馆是雅士们把酒言欢的地方。品家常美味,赏雕刻艺术。把雕刻融入生活,让生活充满雕刻的艺术。随缘结物,看物刻件,灵感乍现,随心所欲。蛋雕作品完全纯手工打造,同样的题材,同一个人创作也不会完全一样,没有两件完全相同的蛋雕作品,每一件作品都是这个世界上的唯一。
欣闻十九大在即,芦忠士倾心几个月创作了一组“喜迎十九大”的作品,亮相国庆宜城民间艺术展,用红心、初心、同心、信心、决心共筑中国梦。每一件作品的完成是阶段性结束,又是新的创作征程的开始,芦忠士带着他的蛋雕艺术梦想始终在前行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