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馨儿练琴,先告诉我,你不要讲话。
好的,嘴上封好胶带。
最近忙的很,但是馨儿的精力倒是很好,上学练琴写作业打球,马上有期末考试了,似乎看到不什么压力。也可能有压力也不告诉我。
所以上周上琴课,馨儿跟老师聊说,自己的曲子练得总是进步不快的苦恼时,我也觉得很惊讶。她似乎没有跟我提过曲子进度慢的困惑。
老师说,你用学专业的标准来要求,不能这么比。专业的跟你现在学习和练琴的时间分配正好相反,他练琴就跟你上学一样,那是主要的。学习反而像你练琴,时间分配要少。现在学校课业这么紧,练琴时间当然没有他们多,所以进步就要慢了,但咱也不是不进步,只是慢一点。
随着馨儿的年龄增长,水平提高,老师也在不断调整教课方式。从原来主要依靠老师讲,到现在俩人能讨论作曲家曲子风格,经历了说来很长很长的时间。
馨儿学琴到现在之前有一半多的时间,是老师在唱“独角戏”。馨儿课上很少跟主动跟老师说话。馨儿也很少回答老师的提问。老师抛出一个问题,犹如石头掉进水里,扑通,泛起一层层涟漪,一圈一圈荡开,然后归于平静。
下课我问她,你为什么不说呢?是怕出错吗?出错老师也不会把你怎么样,也不会批评你。馨儿说,这不是怕错么。我说,那对老师来说,你现在这个状态就跟对着块木头一样。
虽然馨儿当时点头答应说好,下次要说话,可是下周上课依然。。。。。。
馨儿能弹,嘴上不会说,手上说,所以课还能继续上。好在老师有耐心,能等,终于等到张嘴说话,铁杵磨成针,铁树开了花。去年开始,没嘴的葫芦突然开始跟老师交流说话,而且一发不可收拾,每次上课都超时,这回我又说,你上课少说点儿,时间不够用,不能每次多占用老师的时间啊。馨儿说好,可是下次依然。。。。。。
无论哪种状态,老师都很有耐心,之前是等她说话,现在是等她把话说完。
师生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多。
上课遇到难点总是先问问馨儿,这个你是怎么解决?对于这一段你是怎么理解的?尽管馨儿的回答水平参差不齐,偶尔能打个擦边球,大部分时候还是不能答到要害之处,但是老师也不反驳她。总说,对于乐曲的理解是没有一个定论的,你的想法也不错,但是我是这么理解的。
但是在遇到技术问题时,老师就比较坚持,特别在指法上。馨儿总是绕着这些困难走,指法觉得书上给得太难,别扭的不行,自己创造一个顺手指。练了一周给老师回课,发现这个地方怎么总不行。
老师说,你看你自己的指法,和谱面上标的指法不一样,你的指法虽然在目前这一句没问题,但是往下一句转接的时候就有问题了,你现在弹的这个漏洞就是你指法不顺引起的,要按照书上给的指法弹,不要擅作主张。
按书上的指法折腾半天,果然后面的效果好。我这个大耳朵也能听出来变化。
老师说,谱面上给的指法虽然在这个地方别扭,但是在连接下一句的时候,指法就很顺,这样出来的音色会好,不会有你弹的那么坚硬。但是前面这个别扭的指法不好练。当我们把这个难点、别扭搞定以后,后面的事情就顺当多了,问题迎刃而解。
解决问题的思路不一样,方法一样也会有不同的效果。力气用到正经地方,四两拔千斤,用不对,练的不眠不休,也不会看到希望。
我想馨儿想解决进度慢的问题,其实可以从优化她练琴方法上想办法。从老师课上给她的提醒,可以看出其实有时候馨儿练琴走了不少弯路,这些弯路完全可以避免。比如前面提到的,指法问题。那相近的还有读谱,乐句,音色,层次。。。。。归根结底动手之前,就把谱弄熟,研究清楚这些东西,不能边弹边看边改,费时费力。
这个道理大部分人都懂,道理都懂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有的是。因为,道理是道理,行动是行动,最后要落到行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