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胡润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房地产已不再是中国的造富机器,财富正在向那些掌握数字经济的人手中转移。”众所周知,中国富豪榜上的富豪,实业家寥寥无几,最能批量制造富豪的行业,无疑是房地产和互联网。最有力的证明是,自2012年以来,富豪榜上的行业基本上只有两个:地产与互联网。
2020年,房地产行业因疫情和政策影响走向没落,恒大暴雷事件更显现出房地产行业对此必然趋势的无能为力。与此同时,线上经济却因同样的原因而迎来大爆发,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为主导的新一代互联网产业一派欣欣向荣,蓬勃发展,数字经济开始成为人们口中最常讨论的对象。
一
首先,解释两个概念。何为数字经济?何为乡村振兴?
数字经济即人类通过大数据的运用,引导实现资源的快速优化配置与再生,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因其内涵比较广泛,在现实中,凡是直接或间接运用数据引导资源及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形态均可纳入其范畴,在应用层面,“新零售”“新制造”等都是该经济形态的典型代表。
乡村振兴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乡村振兴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方面。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目标是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二
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有何关系?这个答案可以从数字农业中寻找。
首先要问乡村振兴,要如何兴?起步是永远是最难的。想要盘活乡村这盘棋,首先要做的就是实现农业的发展。
中国有14亿多人口,近6亿的农民,20亿亩耕地,粮食产量大,需求量更大。但奇怪的是,现实的情况是:一方面农民卖不出好价格,一旦出现滞销,还可能会赔的血本无归;另一方面,菜价昂贵,几乎每年都会出现类似“蒜你狠”等吐槽吃不起饭菜的词语。
一面销不出,一面买不到,这是为什么?安徽省农科院副院长赵皖平总结出三大原因:一是产销信息的不对称,当供大于求,根据市场规律,出现滞销;二是渠道不畅,农产品再好,无人知晓自然无人问津;三是质量不够硬,无法达到消费者的期望。其根本原因在笔者看来,是因为信息的不对称——农民群体天然身份的弱势注定了大部分农民并不掌握社会资源,在无外力帮助的情况下,他们难以获得市场最新讯息,通常是什么价钱高,便一窝蜂种什么,但农作物的收成在后,天然具有滞后性,加上信息的滞后性,等到产品上市之时,就造成了滞销,如此恶性循环,导致农业发展缓慢。
对此,国家提出了一个解决办法——实现农业数字化,即数字农业。
依照前文对数字经济的解释,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一下数字农业的概念:即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冷链物流等新兴技术对农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从而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因此我们可以理解,数字农业要做的就是消灭信息差,根据市场实时信息,对农产品进行优化配置,从而实现良性发展。而这一切的基础设施,则是互联网。依靠互联网,可以帮助农民获得一手资讯,拓宽销售渠道,让产品在极短的时间内,送到消费者的手中,这便是数字农业的最佳形态。
但设想的永远比现实美好。农民作为一个个体,手中的产品客单价极低,利润也不多,而在电商平台,想要你的产品获得曝光,就要做营销推广,花钱购买流量,大部分农民无法承担。所以,诸多农民兴冲冲地来,又灰溜溜地走。所以,即使将数字经济与农业结合,互联网看似一条康庄大道,却也注定崎岖不平。
但再难走,也得有人走。在政策的号召下,诸多电商平台参与到数字农业的建设中。拼多多、淘特等电商大户,通过建立人工智能体系,分配流量池,将中国土地上的各色农产品精准匹配,送到消费者的手中,消灭双向信息差。拼多多CEO陈磊曾言中国的农业将走上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智能化的发展道路,“看到了通过数字化和互联网技术让农产品‘产供销’向‘销供产’演进的路线,并投身其中。”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只有推进乡村产业的发展,实现农业的良性发展,乡村振兴才算是迈出了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