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是不怎么爱吃豆包的,小时候寒暑假喜欢住姥姥家,记得那是82年的寒假住姥姥家。
那年代姥姥家睡的还是炕,取暖用的是地炉子,就是在屋里地上挖个洞连着炕,在炉子上烧水做饭,晚上炕就是热乎的睡觉不冷。
我不知道炕里的构造,姥姥很疼我一边铺褥子一边说,“炕头暖活你睡这儿”,姥姥紧挨着我睡,每天睡觉前都要和姥姥聊会儿天。
我年纪小,炕头的被窝里热乎乎的很舒服,聊着天就迷迷糊糊的睡着了。
第二天早上睁开眼,头有点晕还有点恶心,我用手揉了揉太阳穴,回头看看旁边,被子已经叠的整整齐齐的放在那儿了。不知道姥姥什么时候已经起来了。
一道亮光一闪,姥姥撩门帘从外面进来,走到炕边看看我说,“醒了就起来吧!我蒸了豆包可好吃啦,快去洗漱”。
我答应着做起来穿衣服,一下地只感觉头晕恶心,赶紧跑出屋外,一下就晕倒啦!模模糊糊听着姥姥和舅妈在叫我的名字,就是睁不开眼睛。
姥姥让舅妈拿碗醋来给我喂下,模模糊糊听着姥姥和舅妈说话。
不知道过了多久我终于能睁开眼,姥姥和舅妈看我醒来都长处一口气。
舅妈说“吓死我啦,这要有点什么事,让我们怎么和你妈交代”
姥姥说,“没事了!没事了!中煤气在外面待会再进屋”
呆了一会儿进屋看着白白胖胖的豆包,沙沙粒粒的红豆馅,却没吃出豆包的味道。从那以后很久不爱吃豆包。
前几天翻到姥姥的老照片,又想起了姥姥做的豆包,不知为什么特别想吃。
姥姥已经去世近30年,只能自己动手做了。
白面加上发酵粉和少许白糖(帮助发酵)用温水和面,盖好盖子醒发至两倍大。
用电饭锅把洗净的红小豆加水压半小时,想做米饭一样的,只是水要比做米饭多加一点。
半小时后红小豆已经熟了,加上白糖或者红糖都可以,多少按自己的口味。
面发好后,放到面板上按揉排气,揪成小面团擀成面皮,用勺子吧豆馅放到面皮上包起来揉圆放到锅里,二次醒发半小时开火,开锅后蒸20分钟,白白胖胖的豆包就做好了。
看着白白胖胖的豆包有些遗憾,姥姥没能吃上我蒸的豆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