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国庆假期第一天,完整的小长假碰到疫情,没放开手脚走街串巷,生活节奏慢下来后似乎更能清晰认识自己,一言一行,一颦一笑,所思所念。 比如举个例子, 朋友圈那个事,按照以往的习惯,生活中工作中有点小欢喜小确幸小美好呢,就习惯地往朋友圈那么一发,还要图文并茂,甚至字字斟酌,精修抠图,渐渐养成看点赞和评论的习惯。刚开始时还是纯粹的,到后来越明显感觉似乎多了些“汇报”的味道,动态文字里面似乎在努力地要告诉大家:我过得还好啊、我今天很开心啊、我又收到礼物啦、我又完成什么目标啦、我今天吃了什么大餐、前一秒还跟工作伙伴杠嘴皮下一秒发个动态老子现在因为某事心情大好等等,朋友圈着实成了一个“实用”“战场”,可以帮自己昭告天下的舞台。再后来越多的微信好友关闭了动态,有的设置三天可见、有的设置一个月可见、有的设置半年可见、甚至干脆不见。
那,也许这些设置朋友圈权限的好友,只是比自己更早地意识到生活是自己的,五味杂陈是自己的,有开心的有不开心的,有鸡零狗碎的也会有喜上眉梢的。朋友圈动态 仅仅只是被人为提炼出来的冰山一角,既是一角便不是完整的样子。 生活现场才更主要的“战场”,朋友圈的“转播”、“翻播”、“录播”、“直播”变得没那么非不可、没那么必要。
也许,这部分好友更早意识到:生活不是过给别人看的,生活是过给自己的,无需在朋友圈里面表露太多。所以我们看到有些好友不在朋友圈发表动态了,但等到见到面的时候 人家也一样过的好好的,那么不是不发朋友圈就觉得是不是过的不好了,也许仅仅只是更低调了。 而有些朋友圈一直很活跃的,也并未见得现实生活工作里面就一番顺遂,相反可能只是想记录下美好的一面 把一些糟心的放在心底里,也或许更懂得 不在朋友圈发散 消沉 负能的信息影响圈里好友的心情、也或许用朋友圈来放大好的一面 带动想要带动的某些东西。 就像商家打广告做宣传一样。
那么朋友圈如果没有商用价值,或许会逐渐偏向沉默;一旦商业价值可放大,朋友圈就完成信息传播的功能,相比之下,只当有商用价值时这朋友圈的活跃度更受追捧。 而如果仅仅是一个生活号 ,还是那句话生活不是过给别人看的,生活是过给自己体味的, 朋友圈不再活跃就可以很好理解。
每个人精力都有限,年纪越大,越清楚 哪些地方是需要花精力,哪些则是可有可无。朋友圈就是这样被选择性使用着。也提醒自己,非必要不在朋友圈放置太多精力,比如查看点赞、评论 等等一系列的行为动作,无不惊醒自己: 沉迷了,该转移注意力到核心的事件上。
我是新朋友,第一篇发文交流想法,希望大家点赞鼓励下,发表心声,继续加油~!
2021.10.1 晚 厦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