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喜欢上了原始课堂,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群可爱的学生。
现在是多媒体时代,无论是优质课、观摩课,还是教室里的一节普通课,都离不开课件。有的时候,课件越精美,视觉效果越好,也就认为课堂效果也不错。
现在都是拿来主义,真正去精心设计一节课那肯定是要参加比赛,如果只是常态课,多半是参考别人的课件,自己的用心很少。一节课,有时候就会被课件绑架,不忍心舍去任何一张,觉得哪一张不讲讲都不够深入。与其被课件羁绊,还不如回归本真课堂,一支粉笔,一本书,学习起来更惬意。
不知道从哪个阶段开始,我适应了没有课件的课堂,和学生一起朗读,一起想象,一起思考,一起分享,特别享受这样愉悦的学习氛围。
三年级语文上册的第六单元,都是描写祖国的壮美山河,从古代到现代,我们跟随作者穿越古今,翻山越岭,从南端的西沙群岛到北方的小兴安岭,没有图片,没有视频,有的只是优美的文字。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学习课文时,让学生读书思考。我们一遍又一遍地读课文,每一遍有每一遍的要求,每一遍有每一遍的收获。从课件上直观的图片告诉,到从文字里找寻,探究,教会了学生思考,也教会了他们提炼信息的能力。让他们的思维更活跃,也学会了学习。
书本上的课文本就是个例子,目的不仅仅是识字学词,更重要的是学到学习方法,并把它们运用到课外的学习,甚至是终身学习。
我喜欢常态课,这样的课堂可以随心而动,老师和学生都能身心投入,在深入时,会有很多精彩的生成,这才是真正的课堂学习。要知道,没有生成的课堂是无趣的。
记得五月份去送课下乡,陌生的学校,陌生的学生,一切都是新的。
虽然做了充分准备,有校领导的指导,有同伴的帮助,一节课看似完美,但是第一次见到学生,不了解学情,按照我自己平时的方法去上课,结果就出现不少问题。
同样是二年级,我的学生读书虽然不是那么优美动听,但是不拖音,还能听。可是,在这个班,就一个题目,指导读了很多遍,虽不尽人意,但是有一点进步。如果是常态课,可能还会在读题目中纠缠下去,可是,这是公开课,后面还有那么多的听课老师,不允许你在这里多停留。
接下来的课堂也是磕磕绊绊,或许他们没有见过那么多的陌生人在后面坐着,也或许和我这个陌生老师不协调,大多数人是拘谨的,即使发言了,也声音太小。于是,预先设计的课堂环节无法正常进行,再加上,那天小苍蝇也来捣乱,打开的课件,苍蝇在上面乱跳,课件也随着它乱舞。为了让学生看到要学的内容,不得不来回翻页,耽误了时间。最后,本来设计很完美的一节课,为了赶时间,每个环节都是匆匆带过,学生随着老师匆忙奔波,失去了自我。
如果这节课是一节常态课,可能就会根据学生作出更多的改变,不再去想原先设计好每一步,而是跳出来,和学生一起在课堂上共舞,那样才更有意思。
让学生快乐畅游的课堂才是好课。
课堂需要返璞归真,教育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