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探究人生。
有人认为人性是邪恶的,自私的,暴力的和仇恨的,还有人认为人性是善良的,无私的,温和的和友爱的。前者使我们有时间重,后者让我们如释重负。那到底人性的本来面貌是什么呢?只有经过仔细深邃彻底的探究之后,我们才能真正看到人的本质,了解人的天性。
试验表明,当一个情感健康的人,在行为上显得无私,是其根源往往由于他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从而表现感情丰富。也就是说,他的行为是源于内心充实而非贫乏。而一个精神病患者自私的举动,往往是一种在被剥夺感趋势下的产物,其表现有恐惧感、不安全感和内心贫乏感。
由此我们把无私称为心里满足,把自私称为心里贫乏。
仇恨和侵犯行为是人类的天性吗?不是?
人类科学家发现,暴力和仇恨的程度,在有些文化中可以是零,例如阿拉派什人是那样温和友爱,互让,以致他们要费很大力气,才能找到一个有一点个人意志的人来主持他们的各种仪式。而另一些文化中,暴力和仇恨的程度却可以达到百分之百,他们互相憎恨到了极点,以致恨不能把对方赶尽杀绝才好。
侵犯性行为主要是由文化带来的,那么一般来说,它是可以被杜绝和纠正的。
第二章,解密人的动机
父母为什么爱自己的孩子?人们为什么想要孩子?他们为什么为孩子做出那么多的牺牲,为什么有些行为在他人看来是牺牲父母却不感觉如此?人们为什么不惜付出巨大代价,甚至不惜牺牲生命,为正义而斗争?为什么有人会不计个人利益去帮助遭受蹂躏,遭受非正义或不幸的人?
高级需要与低级需要相比,高级需要不太善于支配组织以及求助与自主性反应和机体的其他能力。如剥夺高级需要不像剥夺低级需要那样引起强烈的抵御反应。愈是高级需要对维持纯粹的生存也愈又不迫切,其满足也愈能更长久得推迟,且这种需要也愈容易永久消失。
高级需要不像第一需要那样迫切的需要,很难被觉察,甚至容易被搞错,容易因暗示,模仿或错误的信念和习惯,与其他需要相混淆,因此一个人如果能真正了解自己的高级,需要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那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心理成就。低级需要的满足,充其量只能产生慰藉松弛的作用,它很难产生更深刻的幸福感,宁静感以及内心生活的丰富感,而高级需要的满足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第三章,洞察人格
对于人格而言,虽然你的遗传基因和早期经历,可能会决定你人格的框架,但是你未来的自我究竟怎样,则完全取决于你自身的努力,正如人格形成的漫长过程一样,对人格进行认知和重塑,也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但庆幸的是对自己的人口进行转图,以确定新的航程并坚定走下去,你就一定会有所改变。
实验证明,生命早期满足与成年性格形成有关系。健康成人的许多典型性品质,例如宽容被爱者的独立的能力,忍受爱的匮乏的能力,爱但也不放弃自主权的能力等,是童年爱的需要得到满足的积极后果。充分热爱孩子的母亲,在孩子身上以奖励、强化、重复等方式,培养每一种以后生活中对爱的需要的力量减弱的倾向。例如亲吻的可能性减少,更少依恋母亲等。教会孩子从各个方面寻求感情,并对感情有永久的渴望的最好途径是在一定程度上拒绝给他们爱。
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逐渐形成这样的观点,单纯的基本需要满足是不够的,对于儿童而言,他们必须去体验坚强、隐忍、挫折、约束、限制等感受。换言之,基本需要的满足最好能被仔细地重新定义,否则他很容易被误解为无限度的溺爱、无条件的应允、过分的保护以及奉承等。对儿童的爱和尊重,必须至少与对自己作为家长或普遍意义上的成年人应得到的爱与尊重协调起来。儿童也是人,但他们不是有经验的人,必须将他们视为对许多事情不了解,对有些事一无所知的人。
我们的遗传基因和环境条件,在塑造我们人格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遗传基因不仅能决定你的性别,身体特征,种族,而且能影响你的人格。例如让同性别的双胞胎出生以后,便生长在不同的环境之中,数年后,尽管他们在出生后的经历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是有的双胞胎却表现出惊人的相似,同样的举止和幽默感,相同的生活情趣,相似的职业和爱好,所有的这一切都显示了基因因素对人格的影响。同样环境在塑造人的性格和人格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儿童的确就像海绵一样,他们汲取他们周围所有的信息和影响,并把这些因素融入到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之中,他们的兴趣、信仰、态度、价值观,以及社交方式,所有的这一切,都要受家庭、朋友以及文化的影响。
在生活的每个方面,学习、工作、运动、健康,甚至是长寿,乐观者比悲观者有更大的成功的可能性。就像才能和动机在取得成功方面是非常重要的一样,乐观可以被看成是继才能和动机之后,第三个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面对逆境时,不要给自己说泄气的话,这是很重要的乐观技能,它能使你学会一系列新的认识的技能和态度,从而以更有效的方式重塑你对世界的看法。
第四章,挖掘人的潜能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哲学家威廉詹姆斯断言:普通人只用了他们全部潜能的极小部分。每个人身上都潜在着无限的能力,如果你能睁开心灵的眼睛,正视自己,你将惊喜的发现,你竟如此的幸运,因为你总是能及时而自信的面对那些和你的能力相联系的各种机会和可能性。
人性的一个普遍表现,就是对于成长的渴望,对于提高自我并实现自我的冲动,以及发挥自己潜能的愿望。
那些萎缩的个体,渴望着完整的人性,但从来都不敢大胆去实现,而那些奔放的个体,则昂首阔步向自己的命运迈进。这两者之间的差异,简单的说就是恐惧与勇气之间的差异。神经症可以说是在恐惧与焦虑下实现自我的过程,只不过这种过程受到了阻碍和舒服,神经症患者也要求自我实现,只不过他不是向着目标勇往直前,而是在曲折地蹒跚而行。
习惯既是必要的,同时又是危险的。既有益处又有害处。毫无疑问,习惯能节省我们的时间,努力和思想,但却是我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他们是适应的一个最重要的武器,但却又对适应起着阻碍作用。他们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但归根到底却又与新的、非标签化思维相违背,也就是说他们对新问题是毫无作用的。我们适应世界的时候,习惯尽管有用,但他们却常常阻碍我们的发明创造性。也就是说,他们常常阻碍着我们去使世界适应我们自己。最后,他们常常以一种懒惰的方式,代替了真实的和新的主意、感知、学习和思想。
走出智力的羁绊,合理地思考问题,走出标签化的怪圈,正确认识习惯的利与弊,我们才能发挥最大的潜力,更合理解决问题。
第五章 创造美好的人生境界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生俱来的需求,渴望体验更高的价值。我们作为高级生命体的人,不应仅仅是达到基本生存的需要,还应创造美好的人生境界,不断满足人性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每个人天生都有潜在的创造性的本能,虽然这种本能非常微弱,极易受到外在环境的扭曲与扼杀,人的创造性首先是来自于人格,并且现在人格上,而不是体现在创造性所取得的成就上。成就仅仅是伴随着人格而产生的副现象,相对于人格而言,成就是第二位的东西。有助于实现创造性的人格,如勇气、自由、自发性、整合、自我认可的能力是更重要的。
自我实现者的创造性的本质,似乎是一种勇气与自信,他们不怕别人的嘲笑,能够自主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没有任何顾虑。他们很少自我批判,能完全接受自己,正是这种头脑的无拘无束,才更好的促进了他们的创造性的发挥。
自我实现者与儿童的相似性。儿童可以无拘无束的表现出他们天生的创造性,自我实现者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这样。第一,自我实现者不被权威的说法,广告的劝说所影响,他们相信自己的亲身体验。第二,他们倾向于自发的表现自己,无忧无虑的表达自己。第三,他们对那些未知的,神秘的,让人迷惑不解的东西并不害怕。
第六章,实现自我的价值
自我实现价值的人,是人类中的最好的典范,他们精神健全,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天赋能力和潜力,他们被称为“不断发展的一小部分”,他们的个人特点、创造性向人们展示了令人惊讶又激动万分的美好前景:人只有充分的发展,竟然可以达到如此的高度。
如果你想知道一个人一英里能跑多快,你不会去研究一般的跑步者,你研究的是更出色的跑步者。因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使你知道人在更快地跑完一英里上所具有的潜力,因此我们应该研究人类中的出类拔萃者,不断发展的那一部分。
人无完人,自我实现者也不例外,他们同样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错误和缺点。比如他们有时候也会令人厌烦;在涉及到自身作品、家庭时,他往往会表现出浅薄的虚荣心与骄傲感;他们也会流露出乏味和自私等弱点。但是对人性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是不现实的,每一个活着的人都会有缺点,瑕不掩瑜,有一些缺点不影响他们成为自我实现的研究对象。
自我实现者的人格魅力:1对现实有深邃的洞察力。2对自我,他人和自然的接受。3自发性、坦率、自然。4以问题为中心。5超然独立与离群独处的特性。6民主的性格结构。7富有哲理的善意的幽默感。8对文化适应的抵抗。自我实现的人在选择衣服、口头语、食物和做事情的方式时,他们一般也遵循当时社会的习俗,对于社会上流行的事物,他们不会刻意的去追求,也不会有意地加以抵抗,社会的流行习俗不会对他们有多大的影响。这种习俗对于自我实现的人来说,是一种很表面的东西,在必要的时候,他们可以像换一件衣服一样轻易地改变这些习惯,他们没有多余的精力来对付这件事,也不屑于在这件事上花费精力。他们虽然也对文化的不公正表示愤怒与无奈,但并不急于改变他。因为激进的变革往往会引起巨大的牺牲,但是收益甚微。对于文化进步,他们更多的是一种冷静的长期的关心,这是行为现实生活中缓慢变革的必要性和益处。
自我实现有以下八个途径。第一,自我实现意味着充分地、活跃的、忘我的体验生活,全神贯注,宠辱皆忘。第二,自我实现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而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第三,自我实现的含义就是设想可以实现一个真实的自我或成功的自我。要倾听内在冲动的呼唤,意思就是要让自我显现出来。第四,如果你有怀疑时,就诚实的说出来,无需加以隐瞒。第五,不带自我意识的体验,实际上是正是完全倾听自我的声音,一个人只有敢于真正的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能够时时刻刻做到这一步,能够镇定自若的说:“我不喜欢这样”,你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第六,自我实现是在任何时候,任何程度上实现个人潜能的过程,而绝非一种结局状态。例如,倘若你是一个聪明的人,自我实现就是通过学习变得更聪明,就是用你的聪明才智,当然这并不等于说做一些遥不可及的事,而是说实现一个人的可能性,往往需要经历勤奋的付出精力的准备阶段。自我实现可以是努力做好你想做的事。你应该要求自己成为一流的,或要求竭尽你自己的所能。第七,高峰体验是自我实现的短暂时刻。是一些让人心醉神迷的时刻。高峰体验是马斯洛很独特的一个理论范畴,这一概念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超越了心理学的界限。马斯洛研究发现,当一个人处于高峰体验的状态时,他便是正处在生命中最健康、最辉煌的时刻,这时候也是他达到自我实现的短暂时刻。第八,必须弄清楚对自己而言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什么对于自己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未来可能是什么样的以及自己的使命是什么。这就意味着对自己的防御心理进行识别,并有勇气解除它。
总之,自我实现不是某一种伟大时刻的问题,并非在某一天的某一个下午,一个神秘的召唤便永恒地把我们带入天堂,自我实现是一个点点滴滴的积累,他们倾听自己的声音,承担责任、忠诚、诚实、勤奋工作、不断成长。
第七章,破译开明管理
优心态管理,广义上是指一种开明的管理。在一个组织内,每个人的成长和创造力的发挥,与这个组织的产品或服务质量,乃至整个组织的健康发展等密切相关。管理最根本的就是对人的管理,所以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如何最大程度的挖掘员工的潜力,使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
人本主义管理技巧。管理的主体是人,管理的目标是激发人的心灵、欲望以及想象力和创造力。那么具体又该如何实现人本主义的管理目标呢?或者说人本主义的管理技巧又有哪些呢?马斯洛指出,大致有以下几点,首先建立因人而异的管理模式,第二实现良好的沟通,第三激发潜在的创造力。
创造性的发挥需要三个步骤,第一步,管理者需要了解每位员工所特有的才能。第二步,管理者需要组织安排,调整员工的工作岗位,以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性。第三步,管理者应为员工创造适宜的工作环境,在这种环境中支持员工的实践及适当的冒险。因为员工们在乐意尝试一些新事物之前,他们需要舒心的环境,需要具有安全感,并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