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十年来,中国的人类生活又逐渐饱暖了,标志之一就是涌入不少西方的狗类。它们比之于我们的原本那些没见过多大世面的乡村土狗有很多与生俱来的优越感和贵族气质,故被称为洋狗。
人类经常嘲笑“狗眼看人低”,却不知人类其实更具这种气质。在对待土狗与洋狗的两面做派上便显而易见。甭管洋狗再无用、再顽皮捣蛋,也甭管土狗再有功、再忠贞辛劳,但因其二者出身的高下、来路的贵贱而所享受的待遇在狗们看来都是富贵有命、王侯有种的。所以洋狗登堂入室,忝列人类,土狗檐下餐风,依然为狗;所以洋狗身价千金,人失之若丧考妣,土狗则有警言“今生买狗,来世讨口”而一文不值;洋狗需要人类服侍洗澡梳妆、穿戴出行,土狗则连坐一回箢篼也禁不住人类千年斥骂:洋狗的生老病死享受人类亲爱、医疗、葬礼及哀悼,土狗则基本在肥壮之年被人类美滋滋吃掉。土狗唯一被人类感念的时候该是在狗年生肖节庆,但却又悲催地被换上了洋狗的图片和替身!
——此处列数人类之于狗类的大概行状其实并非要为我喜欢的土狗们争一争狗权、自由、平等及其它,也不是故意想惹人类主流嘲骂去矫情声讨洋狗们尸位素餐的福利,事实上,中国的土狗虽然卑微,却极具尊严,颇有“自由之思想、独立之品格”意味。它们忠于职守,但与人类严格保持距离,绝不愿意被人类曲意梳妆打扮、也绝不习惯人类的箢篼抬举,而对于人类的鸡鸣狗盗之徒也绝不吃软变节。我始终以为土狗并非忠于自作多情的人类,而仅是忠于它们的职业而已,其如天地不仁一样。相同,洋狗大概也并非真正是粘于主人,而是仅粘于物质而已。因此我经常在想,当人得意洋洋遛着狗的时候,未尝不被狗类认为是在溜着人类。当人类抱着狗狗亲昵呼儿唤女的时候,未必不是狗儿认着这个人类乃是它的俘虏或财产,不然,当这个人类去亲近另外的狗类时,它会那样激烈而充满敌意!其实,土狗也罢洋狗也罢、土人也好洋人也好,都不过是在寻找一种稳定的生存方式而已,各有各高深的处世哲学。人心隔肚皮,人狗更要隔物类,难免各想各、各取所需。
今天中国人类之于土狗和洋狗的情态其实是新生的,这样的人狗文化估计应该仅存在于中国历史的近三十余年以来而已,至于民国也有的类似现象则存在于为数不多的上流社会。再之前中国的人类之于狗类则绝少土狗洋狗之分,对狗类的态度也是大多友善而互为依存的。
另外,狗类品种的丰富单一也是社会物质文明的晴雨表,至少离我们不远的上世纪下半叶就可以作为明证,那是一个人类因贫病饥荒成片饿死的时代,人类缺衣少食,自然没有洋狗的生存空间,即便是土狗也仅仅是以人粪为激烈争夺目标,并且还落得一个“狗改不了吃屎”的恶名。所以可以想象,品种层出不穷的洋狗国度——欧美,他们的生活是多么的小资!物质与精神文明都是多么的丰富而精彩!
但是,西方历史上也有贫病蛮荒的时代,中国历史上也有歌舞升平的岁月,甚或有史料臆测东方民族一度曾走在过人类文明的“前列腺”上。那么按照狗类的晴雨表理论,中国的汉唐时代该是狗类大盛的历史才对呀!汉墓里挖出的高大威猛酷似西洋犬大丹的陶狗就可以作为两汉时代“前列腺”发达的佐证。
另外,翻开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你会发现那时的人们对于狗类犬种的记载和细微区别甚至并不比今天的现状差,单就狗与犬的科学区别就已经碾压了今天那些所谓的爱狗人士。孔子就研究过狗与犬的科学区别,他曰:“狗之有悬蹄者为犬”。即说狗属大类,其中进化至腿上的大拇蹄子不沾地面的狗就是犬,大概就是因为有些提前驯化的狗因为轻脚轻手走路只有四趾着地,久而久之大拇趾便悬于空中的进化缘故。从这个信息分析,想必那时犬类比狗类在人类眼中的地位要高些,与人的亲密度也近得多。所以文人写诗著文时关照犬类自然也多而且高雅一些,如,称爱子为犬子、弟子于尊师门下自称门犬、称守门狗为家犬、柴门闻犬吠等等。那时五蹄着地噗噗有声狗的地位则处于半野半驯化状态,刚叛脱豺狼,既不容于兽类,又见防于人类,情态相当尴尬,犹如抗战胜利之际的汉奸。所以其名声肯定不见得有好佳,如狼心狗肺、鸡鸣狗盗、狗贼、狗瘟丧、狗腿子……只有狗不理是个另类!但是孔子研究狗字的来历却值得探讨,他曰:“狗,叩也,叩,气吠以守”。说狗字的形成首先是因为人们对犬的认识,然后因为其习惯性耷舌齁气的形声。这个叩并不是指狗儿用爪子抠门的意思,而是吐舌散热时发出的齁气的声音,这里的“叩”同“齁”,这样才以这个“狗”字细分标签那些行走于狼和犬之间而更向往于犬的物类。至于“犬”字的形成就简单了,孔子曰:“视犬之字如画狗也”,大概古人标记犬的符号就是画一个犬的形状,至于这个字的发音同样是取材于狗叫声,《说文解字》标注为“苦泫切”,即kuan音,再考究一下中原古音变迁的规律,古音与今音的an与ang往往被互换,如船上一般发音为床上,说床上则多半在船上。所以极有可能“泫”的古音是读为“祥”,所以“犬”字的古音该读为“kuang”,“狂狂狂”,与具有兽类莽声狗类叫声“汪汪汪”相近。
除了犬与狗的区别,精神物质文明双丰收的两汉时期还记载了各种狗类犬种的史料遗存,下面不妨来简单了解一下。
一、尨,身体多毛,估计是岷江上游的松潘狗,体大多毛,但却温顺可亲。
二、獶獀,南赵名犬,一听名字就是比较凶恶迅捷的猎犬之类。
三、狡,匈奴人的一种黑色犬,体型虽小,口却大,估计是沙皮狗的祖先。
四、㺜,一种满身恶毛的凶犬。
五、猲,一种短嘴狗,《诗经》里就曾有记载。
六、猃,一种长嘴狗,头黄身子黑。汉人把匈奴人比作猃狁,估计这种狗属于凶恶型。
七、㹥,跟猃相反,头黑身子黄的狗。
八、猈,一种短腿狗,会不会是哈巴狗的祖先。
九、猗,俗称瞎子狗,毛很长,眉毛把眼遮住了,应该很萌!传说是共工的宠物狗。
十、奘,外形强壮,其实胆小的一种犬。
十一、獒,极通人性、忠于顾家的一种烈犬,《说文》称其犬如人心可使者。大概就是藏獒的同类吧!
十二、献,宗庙进献的犬。
十三、獟犬,战斗精神令人生畏的一种猛犬,老虎碰上它都会觉得难缠。
十四、狾犬,狂犬也,大概指被三月菜花地的土蜂蛰的癫狗。
十五、狄,草原上的一种凶猛的牧羊犬,可以和群狼战斗而无畏。
十六、狛犬,长相如狼的一种牧羊犬。
《说文解字》里面还有不少今天早已弃用的文字用以命名当时的犬种或犬类的各种动作、眼神或情态,也有不少在今天看来都十分乖萌的人类宠物狗名称,可见那时的人们已经有相当大的兴趣和工夫去驯化、杂交繁育各种投其所好的狗狗。故似乎也可以证明狗类品种多寡即是社会物质文明的晴雨表。
西方的名犬时代其实也是滥觞于工业革命的经济与科技发展。欧洲人从世界各地网络犬种进行试验杂交繁育,才诞生出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犬种,我想,这些犬种中绝对不乏中国辉煌时代那些名犬的基因。
所以,依我看来,那些被中国人奉之为上品的洋狗其实不过是人类作用的杂交、玩偶化的商业产品。而恰恰正是被我们嘲笑为“中华田园犬”的土狗才是坚强繁衍生存至今的自然物种。诚然这两种狗都给予了人们不同的需求和不同的审美,原本无需起念较真的分别心。只是我更喜欢乡村的土狗,不淘神、不矫情、人与狗互为依存、排遣各自的孤寂,亲密而独立、自然而古远,人与狗坐看云起云落,各有所思、互不干扰,又互为风景。
民国时期有遂宁儒师蒋公《咏犬》曰:
畜有犬者,身比于羊。
头无角,耳善听、目善视、鼻善嗅。
汗腺生于舌上,热则伸于口外。
犬性最忠,不弃贫主,一也;
惟吠外客,二也;
主出则送,主归则迎,三也;
寒夜护家,不辞辛劳,四也。
呜呼!世其有犬比于人而人不如犬者也!
2018鸡飞狗跳之除夕夜聊记之于峗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