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在网上流传着一段75岁老大爷与65岁老大爷单挑的视频,两人都以极其罕见的“招式”向我们演绎了什么是篮球的新玩法,其中一位更是将“天钩”进化到了极致。其实在与很多朋友交流的时候,大部分人都表示曾经在球场上被这样的一个“神勾手”老大爷完爆过,我们虽然不服,但又无能为力。我们不禁要哭着问:为什么老大爷的勾手那么准?
首先,通常大家能想到的是这些老大爷往往是靠勾手这一招赢天下,如果从30多岁就开始这么干,天天练,天天用,理所当然可以变得很准。只是刚开始不准的时候我们没有看到罢了。其实我想说的是,就像我们练习左手上篮一样,在场下我们不停的重复练习,可是一上场却用不出来。而老大爷们,他们敢把自己的勾手用在比赛里,哪怕是一场小小的娱乐比赛。在比赛里用一次(无论是半场还是全场)胜过在场下练100次!如果现在让我们在比赛里用勾手的方式去投篮,也许我们会害羞吧。
其次,我想从技术层面来分析一下大爷们的勾手投篮。勾手投篮的第一个特点是出手的位置比一般的投篮姿势要更远离篮筐,这样一来带来两个变化:一、增大了出手的空间;二、增加了防守者的防守难度。因为勾手投篮的出手点是从身体的一侧,通常是远离篮筐的一侧,这样做虽然增加了距离但提升了投篮的空间与角度。此外,此时的非投篮手可以很自然的形成一道保护球的屏障,使得防守者无法干扰到球。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几乎所有的勾手投篮都是先触碰篮板(砸板儿)后入筐。为什么砸板儿可以让勾手变的更准呢?人体在投篮时,两只眼睛像一台摄像机一样首先进行对焦,而通常我们的投篮都是瞄准的篮筐前沿,因此“相机”会对焦到你瞄准的那一点,同时将这一信息传达到肌肉的神经纤维。可是勾手砸板儿就不同了,此时你瞄准的是篮板,是篮板上的某一个区域,是面积,并不是一个点。“砸板儿”投篮并不要求你精确到某个点才能进球,只要入射角与反射角大体没有偏离篮筐的位置,球就可以轻松入筐。
我们在NBA的比赛里经常看到很多后卫突破篮下用“高砸板儿”的方式完成投篮(库里、保罗、欧文等都经常用这招),还记得去年季后赛首轮保罗绝杀马刺的那一球吗,那就是一个“高砸板儿”的投篮。因为出手点抬高了,防守的难度增加了,这保证了保罗完成了绝杀。其道理与老大爷的勾手投篮是一样的。
还记得在小学刚开始打球的时候,用的最熟练的一招就是半勾手的上篮,周围的小伙伴都蒙圈了,怎么防?为什么这么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篮球运动的不断发展,我们在球场上、赛场上真的很难再见到这样的投篮方式了。仿佛这种方式被篮球的进化所淘汰掉了。是因为它真的没有实际用处了吗?不!是因为球员、观众、球迷等人的观赏水平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