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通过对高公馆这个封建大家庭的描写,塑造了很多典型的人物形象,觉新是给我印象比较深的一个。
觉新是接受过五四新思潮的影响,然而由于骨子里的懦弱,一味地妥协让步,身边最亲近的人死的死,走的走,葬送了自己的幸福。
觉新也是有过梦想,他成绩好,他想接着念书,想去外面世界,看看更广阔的天空,然而中学毕业了,家里让他去工作,他也没有反抗就去工作了。
觉新和梅表姐新梅竹马,感情深厚,在所有的人眼里是完美的一对,没料想双方母亲麻将桌上的拌嘴,居然活生生拆散了儿女的美好姻缘。
这时候的觉新并没有去争取,而是顺从了他父亲抓阄给他娶了太太。
另嫁他人的梅表姐并不幸福,夫家待她刻薄,新婚不久就守寡,在郁郁寡欢中去世,觉新也是内心愧疚放不下。
觉新的太太瑞珏温柔贤惠,善解人意,这是文中难得的温情的一幕。
高公馆日益腐败,勾心斗角,哪怕所提要求苛责,觉新一一顺从,尽量让长辈满意甚或讨长辈欢心。
哪怕高老太爷强行给觉民(觉新弟弟)指婚,觉民反抗,离家出走,觉新依然想的希望弟弟妥协,把这桩婚事应了。
直到高老太爷死了,陈姨太以长辈灵柩停在家,怕产妇“血光之灾”为借口而逼着瑞珏出城过桥去偏僻的地方生孩子,连两个弟弟和下人都极力反对的事,觉新居然和平接受了。导致了瑞珏难产去世。
或许,他以为他的牺牲,他所受的委屈,无条件无底线地退让可以换来家庭的安宁平静。
不错,他是让出了前途也让出了爱情,最终把自己推向了不劫的深渊。
然而他的牺牲他的委屈,除了伤害了他自己伤害了他身边爱他的人,没有任何意义。
委屈并未求的全,相反是大家族变本加厉的伤害。
能一次次让你受委屈挑战你底线的人,连对你最起码的尊重都没有,怎么能让你求全,牺牲你是分分钟的事儿。
或许有人会说他的懦弱他的牺牲他的退让他所承受的委屈与那个让人窒息的封建制度、封建恶势力紧密相关,确实,与那个时代有关,然而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熟悉的场景一直在上演。
那一年,娟娟和妹妹媛媛同时考上了高中。
母亲说家里只能供一个人念书,让娟娟把这个机会让给媛媛。
娟娟比媛媛成绩好,虽然万般不舍,但是想到家里的境况,还是忍着眼泪答应了。
媛媛考上大学后,母亲就让娟娟出去打工,供媛媛大学。
四年大学,学费、生活费娟娟硬是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下来了。
这期间,母亲还不时让娟娟给买学习机手机之类的,说是别的同学都有,咱家媛媛不能没有。
可怜的娟娟,没有学历,打工干的都是体力活,省吃俭用供妹妹读书,营养不良,少了她那个年龄该有的青春活泼样儿。
媛媛大学毕业直接考了研,又是一笔费用。
这次母亲直接做主,给娟娟选了个婆家,拿了一笔不小的彩礼费。
娟娟不想这么早就结婚。
她原本想着供妹妹读完大学,她可以接着打工存点钱,自己也去念书。
母亲不耐烦地说 你妹妹再过俩月就开学了,靠你打工怎么够学费生活费?
在不甘心中,娟娟出嫁了。
那笔彩礼,够媛媛不慌不忙读完研。
娟娟的老公和婆婆都认为娟娟是他们花钱买来的,从来就没有善待过她。
特别是生完孩子更是变本加厉,因为她生的是女儿,在他们那个小县城,估计家家都有皇位要继承,对女儿是不待见的。
婆婆更是明目张胆怂恿儿子在外再找一个能生儿子的。
有这样的母亲做后盾,儿子也绝不辜负期待的。
回家跟母亲哭诉,母亲一脸嫌弃地说,谁让你不生个儿子。
妹妹跟研究生同学恋爱结婚了,母亲倾其所有给妹妹办理风风光光的嫁妆,当然也没忘了敲诈她一笔,就为这笔钱,婆婆和老公没把她打个半死。
母亲逢人就说,媛媛是她们的骄傲,学习也好,嫁的人家也好,不像娟娟,长的跟饿了饭似得,学历也低,嫁个人家也处不来,跟个扫把星似得,一个娘肚子里出来,怎么差距那么大呢?
得知小三肚子里是个男孩,大年三十小三被隆重邀请过年。
她们母女被扫地出门,走投无路的她带着孩子回娘家。
母亲拦着门没让进去,说是风俗,出嫁的女儿大年三十回娘家过年不吉利。
她在这片土地上活了二十多年,怎么没听说有这风俗呢?
屋里传来阵阵欢声笑语,那是熟悉的妹妹的声音。
这些年的委屈一股脑涌来。
让出学习机会、打工供妹妹念大学、用婚姻换取彩礼费继续让妹妹读研究生,她原以为她的牺牲和委屈家人是懂的,能换来家人对她的尊重和感恩。
然而现实狠狠打了一记耳光,对于她一次次妥协,家人是变本加厉地索取,是把她榨干之后的唾弃。
家人尚且如此,更何况他人?
若有人再劝你忍辱负重、委曲求全,你快拉倒吧,能一次次踩着你前行,舍得委屈你的人,怎么可能顾你周全?做人,不要委屈别人,更不能委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