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放假回家,百无聊赖。一个阳光和煦的午后,我走在大街上,无所事事地瞎逛,路过高中时经常光顾的小书店。脚步不由自主迈了进去。不到二十平米的小书屋摆满了各种应试资料,好不容易找到“课外读物”一类书架,我心里正高兴,细看才发现,这是一书架的小说。言情的,校园青春的,仙侠的……说实话,那一刻我心里是失望的。终于,在书架的一个角落里,找到了几本散文和外国名著。
最终我决定买这本《中国文化的性格》。买这本书的理由很简单,一是它的题很大,二是我作为一个正儿八经的中国人,对中国文化并不深刻了解。我们都是生于斯长于斯,却对这块土地上几千年的文化一知半解。似乎很了解,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这本书的主题当然是中国文化。重点在于“性格”二字。整本书读下来,内心是欣喜和满足的。以我之辈,当然是不敢评论作者的,但心中的感受不吐不快。
书中处处都是智慧。《评论的尺度》、《文明的尺度》,无不透着思辨性。《平凡的地位》一文,作者说起一个大一男生想做个不平凡的人一事。一针见血指出我们这个国家大多数都不甘于平凡,乃是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过得太辛苦了。我们的不平凡乃是别国人的平凡生活。读到此处,我感触颇深。为什么不愿做个平凡人呢?因为我们这个社会的平凡,是辛辛苦苦一辈子攒钱买房子,任劳任怨养孩子,到了老年仍要辛劳给下一代带孩子。没有大灾大难已算幸福。还有一部分人是咬紧牙关省吃俭用为了下一代往社会的上一个层次爬。所谓的上一个层次,就是他们眼中的不平凡。我们现代人的平凡,真的辛苦。想要不平凡更辛苦。而就算辛苦,也不必像文中男孩那样,35岁还不能成为不平凡的人就结束生命。那实在是病态的。
要知道,不管是在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平凡人都是绝大多数,不平凡的人毕竟少数。我想如果一个社会安于平凡的人多了,那一定有一种从容的社会心态。而我们这个社会绝大多数人生活是紧绷的。
《崇尚“曲晦”乃全社会的病态》一文,单看题目已令我惊讶。全社会的病态,那得多严重。如果这样就认为你作者否定了过去的文言文化,那就错了。评论一个事物,当然是要站在时代背景下去分析。“曲晦”在文化高压政策下是合理的。但在现如今还用晦涩的典故表达,那就是一种社会的病态了。
在书末,作者提到“苦行文化”,即一种名人之所以成名人,他们所受的苦难是必需的观点。“文化人和艺术家的苦难,似乎比他们留给世人的文化遗产和艺术经典更美!”(引自梁晓声《中国文化的性格》)。更甚者认为苦难更成就了一个人。作者是批判这种观点的。我认为这是本末倒置的,苦难不能产生艺术,苦难丰富了文化人的人生,让其作品更丰满,更丰富。作者写到此文时文笔辛辣,立场分明。
序中,作者称本书是心得体会。我认为心得体会最能表明心中所思所想的。书中多处,作者直截了当地表明自心,喜欢或不喜欢。痛陈过去和现今社会的弊处。我想,我们就需要这样的人,需要这样的师者。娱乐文化、快餐文化、网络文化,人们都是人云亦云。有自己独立思考的人又有多少?对于事件的看法,人们都是跟风,没有自己清醒的认识,没有自己坚守的底线。那么多网络暴力也就不奇怪了。
最后,读本书,有一点比较深刻。论述人性时,《人性如水》一文,整篇文章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又充满了人生智慧,说理明晰。没有悟透人性写不出。吾等小年轻再过个几十年,再盼老天爷赐那么点通透灵性,也许能如老先生般领悟如水人性。
中国文化,实在是太大的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