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的是对话录第3章的《行动的欲望》,这部分谈话的内容比较少,我以为会像上一次《太傻的声音》那样短小精悍,提纲挈领,令我受益匪浅。可现实却令我感觉太傻有点学上太极了,不过收益也还是有的。
开篇jim就提出了一个我们很想知道答案的问题——“到底怎么才是又做事情,又成为自己呢?”
太傻的回答是:“任何基于分离的目标的行动都不是成为自己——更明确一些,一切的行为主义,都不是成为自己”。
接着对行为主义和理性主义进行了一大通的批评,但最终也没有给出直接的回答。
而且其中某些观点我觉得太过绝对武断了,比如说“所有的行为,只要是基于分离的,最后都只是给你惹麻烦。”事实上很多事情并非如此,比如说为了健康,我每天坚持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现在的健康状况确实比运动之前好了很多呀,何来麻烦之说?
我依然很迷茫,不知道如何去做,相信jim也是。于是jim紧接着提出了第2个问题——,“可是照你这么说,那不是一个人在生活里面,最好什么都别做,做的所有事情都是没有意义和自己给自己找麻烦的,那这样一个人干脆去寺庙当和尚是最清净的。”
这里的太傻更太极了,他直接避重就轻,对前面的问话避而不答,而是紧紧抓住了jim最后“做和尚”那句话展开了反击。
过后,太傻说:“《太傻天书》的核心教导,是你要看清这些世界无所不在的分离的追逐给你的束缚和大脑病毒的预设观念给你的洗脑。然后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首先成为你自己,然后在太傻的指引下,在无恐惧的、无期待中去做。”
可是,如何成为自己呢?依然没有说。好在太傻给我们留下了希望——会在下一次谈话中更深入地探讨。且期待~
接下来jim问的问题也很好:“很多人就算知道没有必要去听那些大脑病毒的预设观念,究竟我们怎样才能真正彻底地清除那些预设观念给我们的束缚呢,或者真正得到那种无恐惧、无期待的自由的生活呢?”
这个问题,太傻的回答,我觉得很有指导意义的。
太傻认为,首先不是做,而是观察、理解、反思。先去观察世界,观察别人,观察自己,弄明白自己和这个世界到底是在一种什么规律下运作,究竟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虚幻的,看清别人到底在做什么,思考他们为什么这样做,他们是不是真的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然后再反思自己到底要做什么,自己是不是也真的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
在完成了这个自我认识的过程之后,太傻认为我们自然就会知道应该怎么做了,还说:“这个具体的技巧,我们会在下一次谈话具体讲解。”这也值得期待。
不过,太傻紧接着又强调——记住,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不要在目标和追逐中“做”,在成为自己中“做”,这是有更明显区别的。
我又犯迷糊了,因为我的切身体会是有时候在目标中做也会很美好。
而此刻,Jim又问出了我最想问的问题——到底什么是“成为自己”的做,什么是在追逐和目标中做?
太傻的回答,让我满意,也有些不满意。因为我没能从他的回答中弄清楚什么是“成为自己”的做,也许是我太过于笨吧。希望以后的学习中能有所明白。
不过,太傻最后说:“似乎都是在换工作,但是,不同的思维模式和心理状态的影响下,最后的结果也是天差地别的。这也是思维创造现实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这个我似乎能理解,因为我经历过类似的过程。我曾经工作得很辛苦,繁琐、压力大、责任大,但是我没有怨言,我能理解给我压力的领导——他们也有来自上方的压力呀。也能理解我的服务对象——他们只是想把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强。后来机缘巧合,我换了工作,如今,轻松愉快多了。难道这就是思维创造了现实?
哈哈,对这一次谈话的学习,是有收获也有迷茫,继续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