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生是死的附属品
凡人必有一死,看怎么死,为何而死。
人这一生,确也没什么意义。寡淡的很。只是生而为人就逃不过所有人所必经的命运的初始——被孕育。一旦被生出来、被抚养,就会渐渐习惯了活下去。当生存成为一种习惯之后,就忘记了自己为什么要活着。或者说,人一开始并没有自己的意志决定自己为什么而活,只是在一种惯性之中本能地存续,学会思考以后,开始为自己的习惯找到许多附加的意义。或是追求,或是安慰;意义渺茫,岁月悠长,或也绝望,自行了断。
大海的浪潮,由每一滴小水滴组成,可是小水滴永远也无法独自实现浪潮的意义,它的意义存在于浪潮之中。如果只认可浪潮的意义,那么脱离了浪潮的小水滴便不再具有意义;如果认可浪潮之外的其他意义,那么小水滴就要与命运通气,关键是它是审视者,还是别人审视着它的命运。
无论有多少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生活就如一滴水,只是融入江河,随波逐流,等待被蒸发的那天。慢慢发现,生活就是那么枯燥,并且会越来越枯燥。即使是在回忆里美化了的过去,也只能如流星一般,迅速划过天际,剩下的只是几颗被人类幻想的星辰,和一片漆黑的天空。
美好一直不是生活的常态。多少智慧人士劝解我们要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要善于领会别人不可知的美好,但这恰恰说明美好不可多得,往往是个人心领神会的想象。若成其为美好,那么终将会沦为平凡,直至枯燥。
可就是在这样枯燥无聊的一生中,人们还是会惧怕死亡,惧怕失去。我也是。
我不知道生活里的一切有什么是不可接受不可理解的,也不认为有什么是高于生活本身的。
我一直觉得自己在精神上是悲观的,可在生活中,我还是习惯平淡生活。如果是在特殊时期,我愿意成为义士,为一段可能完全没有我的身影的史诗献出生命,但这到底还是希望以某种方式确认自己的存在。想要确认自己的存在,对自己存在的质疑与对存在意义的怀疑,似乎一直都在困扰着人类。
草率地得出结论——人生不值得活,也不值得死。
02.英雄是主义的附属品
一个帝王、一个王朝,能做到某种程度的大一统,的确是伟大的,这在史书上是英雄的典范、产生无数积极意义——史书也多是按照他的意志书写的,这也成为后世凡人所歌颂、所幻想的伟绩,特别是成为后世帝王的野心妄图企及的范本,都想掌控一切,拥有给前尘往史下定论的权力。但,我不明白,统一的界限是什么,在时间与空间上都以什么为尺度。
在统一的过程中,难免有许多无意义个体生命丧失。所谓英雄,也不过是无数尸首所堆积在历史当中的一个点,用血肉凝聚在时光中的一个又一个的符号。被后世所解读,依照各种目的去解读,多数人被引导着去顺从某一种解读。如果我不顺从这一种说法,我必定会体现为顺从另外某种说法。
以前我承认英雄的存在,我甚至崇拜英雄。可是现在,我又怀疑真的有英雄这样一个个体的人存在吗?他可能只是被历史选定了,承担了一个这样被众人所共同塑造的角色。
英雄,往往意味着死亡,如果他胜利了,他一直活下去,他不成为英雄。英雄只存在于过程中。在具有特定意义的史实的过程中,他死了,人们推测想象行为的目的并依据这个死的瞬间片段,说他是牺牲者,是英雄。当然,此岸的英雄,不一定是彼岸的英雄。
草率地得出结论——并没有英雄这样一个人。
03.文章是名言的附属品
萨特:“内心贫乏和感到自己无用,促使我抓住英雄主义舍不得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