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年片和德国友人寄送的各类卡片我都收在一个大盒子里,所有来我家的卡,我都收藏着,现在更觉得珍惜了,因为再也不会收到这么多的卡片了。它们来自一个时代。
马上是虎年了 ,我想装扮新年的气氛,可中国的新年没什么标志性摆设,似乎贴窗花之类的也是北方习俗。年画或者灶神这种东西也没地方弄,没地方挂。于是只想摆个一看就很喜庆的东西。这时候贺卡很帮忙,我把其中一张拿出来放在镜框里,摆在我家“神位”上,说是“神位”,并不供神,大少摆风水物件玩而已。他摆了一边,另一边空置缺东西,所以贺年片被装了画框放在那里。它色彩浓重,用的也是圣诞节特有的深酒红,被镂刻了,又配金色虎,是上个虎年时收到的,很有节日感。我还用另外的一张剪纸贺卡装饰了风灯。
有这两样就够了。
在中国时我最讨厌春节,讨厌亲戚和那些菜肴。现在距离产生美,到了春节来了兴趣,想过年了。前几年春节前,我还自己刻纸贴门口的玻璃上呢,小罗妈每次看见都大为赞叹。现在没这兴趣了,但是自己做一桌年夜饭还是要的。我做了糖年糕,黑洋酥(汤圆馅子),八宝饭,醉鸡醉猪爪,哈,还想做鲤鱼和做蛋饺呢。其实吃的意愿并不大,就为了忙乎。让日子有点不一样。
......
我对旧东西有亲切感,不会因想到旧事而不快乐。喜欢偶尔去碰撞旧物。所以在上海收拾他们的房间时很耐心,小顾(跟我同住高安路,天天碰到一次)说你还收拾?到时候叫人处理就好了,全是灰。我听了挺难受。旧衣物等我扔起来从不手软,但文字卡片书籍都代表着我那时候的精神面貌,再去看,好像碰见了那时候的自己。在高安路整理时,我很想能有很多的时间,可以一件件和那些旧物告别。真是依依惜别啊。
相反的是对我自己在德国收藏的东西一点也不眷恋,似乎除了卡片和一些礼物,再没有“旧物”。衣帽箱包、书籍唱片还有工艺品,都是来去匆匆。德国的30多年,远不如在上海的日子那样让我记忆深刻,所以再接触时不会有改朝换代之感。德国的岁月怎么就好像可以一眼看完似的,我甚至不能相信自己在这个城市里已经住了这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