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处处留心皆学问是句非常经典的话语,对于学美术的人来讲,兴趣,,想象力,思考力,洞察力是必不可少的,看促其兴趣,听展其想象力,想育其思考力,留心增其洞察力
关键词:留心 兴趣 想象力 内求 不教而教
人说,处处留心皆学问,但如何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并且真正的具体的将其融入其学习当中乃至高考当中,在我们传统教学当中,一直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看学生练,对于美术高考生的教学,我通过这几年的教学总结了让学生立体式学习,就是学生通过看展览,听讲座,想问题,常收集,作总结,归一法,真正做到闲有所得,忙有所获,具体如下:
一:看在众多学艺术学生当中,我觉得促其学习不如促其兴趣,要激发其兴趣最好的方法就是多看各种展览,提高其鉴赏能力,并且让其快速成为这个圈内的人,这其实就是通过眼睛去学习,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一定要其家长与我达成共识,孩子一旦有了兴趣,只能激发千万不能浇冷水,因为有时兴趣可以唤起一个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在以往的教学当中,经常碰到这样的事情,孩子刚开始学,家长就迫不及待的问,我孩子画的怎么样,好不好,有没有天赋,能不能考得上,功利性特别强,我说你不该这么问,你应该问,我孩子喜欢画吗?这才是关键,学画初期,其实谈不上好坏,其兴趣远重这些,只要喜欢,学好是迟早的事,不喜欢就算强迫画的好,那也是暂时的,他不会再精进,也不会再研究,这是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学画画最开始的几节课非常关键,建立自信,尽快的进入绘画状态都是在这段时间建立的,同样在教学当中也面临这样的问题,对待一幅作品,有些学生会问老师我画的好不好,而有些学生会问老师我画的像不像,这好不好与像不像绝对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像不代表好,好也绝不是一定要像,艺术需要处理,艺术巨匠齐白石说“画的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故介于似与不似之间”好的画一定需要艺术的处理并包含一定的美学法则,记得在一次头像写生课中,我要求学生把模特画像,有一个学生画的特像,给我看时,我当众点评说其画的太像,这个学生直接顶嘴,说我说话前矛后盾,非常的不服气,为此我把所有学生叫来,为此给大家上了一堂鉴赏课,我说话为什么会前矛后盾?其一,所谓要求的像,是对外形和体貌特征的一种把握,让其有法可依,有照可参,是形感训练的最好办法,要求所谓的不像是对美学的一种更深层次的认识,是对模特外在体貌特征之下的一种内在气质的表现和艺术处理,最好讲到了所谓的眼力和眼睛学习,那么只有通过多看名师名作乃至东西方大师的作品以及他们作画视频等等,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眼力,参悟其中的道理,我推荐美国vilppu的《经典人体素描精细示范》教学光盘,因为他的方法对初学美术的学生来说,是一条捷径,可以大大缩短这个过程。而且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反复的学习,见多自然识广,看多了有所比较,好坏自然明白,这也就是人常说的学画之人要“眼高手低”。
二听我一直教育学生,一定要学会听,长一对善听的耳朵绝对比一只善说的嘴巴有福气,上帝为什么给人两个耳朵和一只嘴巴,就是让人说百分之三十,听百分之六十,在学习英语中有听力练习,那么如何在学习美术中运用听力呢?那就是多听一些名师名家的艺术讲座或文学中一些精美的散文,艺术讲座不但可以挺高艺术修养并且还能极大的增强学艺术的兴趣,精美散文能充分的扩展其想象力,想象力对一个学美术的人来讲比天赋更重要,艺术与普通科目不同,它的特征是要不断打破旧的观念,去开创新天地,是需要不断创新的;而普通科目是要严格遵守原有的意识,原有的规则,是需要不断去完善它的。想象力对于普通科目,可以说是一场灾难,但想象力对于艺术,就如翅膀对于飞鸟,它在艺术中的重要性从这个比喻中可见一斑,我最近和一位数学老师接触,他说数学学到后来,一定也要有想象力,有一种打破常规学数学的思维。这种学数学的状态与绘画状态相吻合了。从艺术角度解释科学或从科学角度解释艺术,都是通的。杨振宁在科学上成就杰出,他还对宋朝绘画有研究;达·芬奇是画家,也是科学家。可见想象力的重要性。绘画教学的本质是恢复学生对生活美好追求的信心,而这个确实最难的。如果只停留在对技术层面的教学,其实并不能有效的提高绘画技术。学生的任何一个变化都是老师应该关注的,这是增加老师对这个学生话语权的最佳办法。也是在教学过程中扫清障碍,让学生主动接受老师传授知识的方法。教师要千方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通过电教手段欣赏美术史上不同时代大师们的作品,看一些考上美院的师哥师姐们的习作,讲一些考上美院的师哥师姐们勤奋的故事,加强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与创造性表现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上欣赏课以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习兴趣为主,不宜引导学生追求所谓绘画的风格。否则只能是拔苗助长,有害学生。
三想:画画也是要动脑的,需要很多思考,我认为学画的过程中“想”与“画”的关系有三个阶段。一,多多画,多想;二,多多画,多多想;三,多画,多多想。“想”在这个过程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在第一阶段,基本上只是手的任务,训练手熟练地把想表现的对象表现出来。因为没有一定的绘画经验积累,就没有想的基础,而且那个“多想”也只是在技法层面上的;第二阶段,已经有了初步表现对象的基础,也有了在专业上进行思辩的能力,但是毕竟还是不够的,这时需要反覆地画,反覆地想;第三阶段,已经具有了熟练表现对象的基础,但在意识形态上,还跟不上,在这个时候,“想”比“画”更重要了。所以多多想,多画。
四,收集让其要学会收集资料的方法,逐步养成注意收集资料的习惯书到用时方恨少,只要留心,任何东西都可能成为学习的目标,要学好美术都需要深入观察与了解生活,目的都是为了收集创作的素材。学生生活经验少,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不够丰富。所以必须细心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开始,细心观察生活,观察事物。善于发现有意思的内容,新奇有趣的事物。学会观察并不是看看而已。熟视无睹,其意思就是看惯了的东西,如果是漫不经心的,也像没看见一样,在脑子里没有印象,没有记忆,所以要学生学会观察,就要引导他们主动地有目的地去看,去分析,去留心和记忆,回想生活中的事物或其中的过程、细节,绘画创作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
所谓的归一法,就是碰到所有问题,以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去解决,学生学习之初,许多老师把技艺放在首位,不厌其烦地给初学者讲色彩知识,狠不得一古脑将知识都“灌输”给学生,可效果往往并不理想。教学不是唱独角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因此,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做到真正的不教而教,记得我10届有个学生天赋很好,并且认真踏实,尤其色彩感超级敏锐,从她学画到高考结束,我几乎没帮她改过几张作业,理论技法也没讲多少,更多的是对她鼓励和肯定,曾经有段时间她对我意见超大,说我不喜欢她,不关心她,不教她,到高考结束,她省统考成绩252(满分为300分)并且进了全省前100名,顺顺利利录取福州大学,后来我和她聊到此事,我和她谈到何为不教而教,告诉她会哭的孩子有糖吃但是永远长不大,自身能都解决的尽可能自己解决,你的绘画感没有任何问题,只要娴熟,自信,就一定能取的自己满意的成绩,考场没老师,学会自立,学会内求很重要。其次我总结多立规矩,少讲知识,以培养兴趣、规范行为为主,比如实施“体验性教学”是色彩教学中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一阶段学生以短期作业,并掌握方法步骤为主要目标。具体做法是:临摩为主,可以三课时画一张画,要求宜快不宜慢、宜大笔不宜小笔、先粗后细、先放后收。在学生绘画作业的过程中,老师要多动手,多给学生改画,少讲理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绘画个性与表现能力。要放手让学生敢画、快画、大笔画,当进展到一定程度时,教师再根据习作因势利导,指明正误,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和反复实践中不断强化自己的绘画意识及方法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