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老话说得好:10个老板,9个是苦出来的。
这句话并不夸张,而是无数老板们用血泪验证的真相。
这些老板或许身家百亿,或者坐拥商业帝国,但只要你翻开他们的故事,可以放着每一页都写满了挣扎与坚韧。
曾经的马云被骂为“骗子”的英语老师 ,1995年他开始创办“中国黄页”,背着麻袋跑遍义乌、广州进货,甚至摆摊卖过内衣和鲜花。
当时没有人相信互联网能改变世界,他被骂作“疯子”、“骗子”,连员工工资都发不出。
最窘迫的时候,他银行账户里只剩200块钱,但他却仍咬牙坚持挣扎下去。
马老师的这句话: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大多数人死在明天晚上。这句话我背得顺口溜。
宗庆后42岁蹬三轮的“大器晚成”,1987年那一年,42岁的宗庆后还在杭州街头蹬三轮卖冰棒。他抓住儿童营养液的市场空白,创办娃哈哈。
然而面对亲友的质疑,宗庆后说了这句话:你能理解一位40多岁的中年人面对一生最后一次机会的心情吗?
此后30年,他坚持不上市、不炒房,用一瓶瓶饮料筑起千亿帝国,却在晚年因肺癌离世,留下女儿宗馥莉独挑大梁。
王卫从“夹带私货”到快递之王 。1993年,23岁的王卫向父母借了10万元,在香港和广东之间做“人肉快递”。
他背着装满文件的包,挤在码头求人捎货,甚至他被同行威胁过,但他没有因此而放弃。在顺丰处于初期阶段,其他快递收费100元,而他收70元,他自己靠低价的策略拼命地抢占市场。
你看走到今天,顺丰拥有自己的航空队,王卫成了身价千亿,却始终低调如“粽子里的馅儿”,连公司广告都极少。
史玉柱从“中国首负”到东山再起 ,1997年,因巨人大厦资金链断裂,史玉柱负债2.5亿,被称为“中国最著名的失败者”。
他带着团队躲进江苏小县城,靠脑白金广告“今年过节不收礼”逆风翻盘,2007年巨人网络上市,他感慨到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成功也可能是失败之父。
75岁再创业的“橙王”,经历牢狱之灾后,75岁的褚时健包下荒山种橙子。他每天研究土壤、剪枝、灌溉,用管理烟厂的经验种出“褚橙”,十年后产值过亿。他说:人生哪有不跌倒的?跌倒就爬起来。
75岁再创业,这精神简直太宝贵了,你看现在的年轻人,像什么样子,整天垂头丧气,无话可说。
任正非的44岁失业的“狼性教父” ,1987年,44岁的任正非被国企开除,妻子离婚,他带着2万元在深圳棚屋创办华为。
早期为了生存,他卖过减肥药、墓碑,甚至想过自杀。如今华为成为5G霸主,他却说:“华为没有成功,只有成长。”
老板的苦,不止于钱。表面虽然看起来风光,但实际上暗藏焦虑啊!
一位矿老板曾说:当了老板,一天不关门,就得找米下锅。 员工看到的是豪车应酬,看不到的是他们为贷款彻夜难眠,为税务焦头烂额。调查显示,80%的老板患有胃炎、失眠或焦虑。
写在最后:老板为何那么苦?
老板的精神,本质上是一种“向死而生”的信仰。柳传志在传达室创业时,为发工资倒卖电子表,40岁仍迷茫。
但企业的长远发展,不能只靠个人英雄主义就好了。
你看褚时健、宗庆后的离世,让红塔、娃哈哈陷入迷茫,而华为的“军团制”、顺丰的系统化,则展现了制度的力量。
或许,真正的成功不是成为“苦出来的老板”,而是让企业脱离对个人的依赖,成为一艘即使失去船长也能破浪前行的巨轮。
正如一棵树,枝繁叶茂时能为众人遮阴,但只有根系深扎土壤,才能在风雨中屹立不倒。
如今啊!老板的压力越来越大了,而我们这些拼命打工的,也不好过,日子一天比一天难,但也要过下去呀!
虽然物质生活越来越好了,但是人们的精神越来越困乏了,我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或许写这篇文章就是其中的答案吧!
写这篇文章,也是鼓励没有信心的你,还有我自己,任何时候都不要灰心,对自己要有信息。
本篇文章中的名人故事,均来相关权威媒体报道和企业家们的传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