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比较传播效果”探索活动,需要把学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看纸质说明来制作独轮车;一部分看视频介绍来制作独轮车。以此让学生对比感受两种获取信息的方式。
因此,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打算让一半孩子只看纸质说明,一半孩子只看视频介绍,我觉得这样两部分的实验过程更纯粹。接着又考虑细节,给孩子们看纸质说明要不要限时呢?孩子们看完说明后,说明书是一直留在他们手里,直到他们做完独轮车,还是限时看完就收上来,再让他们做?看视频的组,允不允许孩子们边看视频,边用纸笔作记录?如果用纸笔记录下来了,会不会改变了实验的初衷?反而把看视频介绍的也变成了看文字说明?
因为我这学期刚转岗教科学,学校只有我一个老师教4-6年级,所以我只有向其他学校教过这部分内容的科学老师们求助……
全区科学老师群上,只有曹阳老师回复了我:“个人觉得,可以留一文字到做完独轮车;看视频组也可以边看边记录。这里需要学生自己认同自己在做文字传播。”非常感谢曹老师的指点,但我还是不太明白,让学生自己认同自己在做文字传播,那是不是就是让看视频的学生明白自己已经变成看文字传播了?而且,我在第一个班试放了一下视频,孩子们看完后提出,视频可以返回反复看。那么看视频组,我是否也要规定他们只能看一遍?如果只看一遍,又不准做纸质记录,孩子们制作的难度可能会加大。
于是,我决定自己先探索,我在第二个班教学完头一节课时,先只用PPT显示了做独轮车需要准备的材料、工具,让所有孩子记下来,并要求各实验组组长组织组员分工,哪个同学带哪个材料、工具。在工具中有胶枪,我都没见过,也没用过,怕孩子们使用不安全,所以我建议带透明胶或细绳就行。
昨天下午正好有这个班的课,一上课,我就问孩子们,把材料和工具都带来了吗?没想到孩子们对于制作的热情这么高,居然有3个组都有孩子带了胶枪来!我赶紧把纸质说明发给前4组组长,并马上让组长带领组员到教室外去看说明书。同时,我把视频打开,让教室里的孩子们看。我站在教室门口,这样就能把两部分孩子都看得到,安全是我们老师的第一要责!
但今天这个活动还是有失控的地方,在教室外看说明的孩子很快就看完了,就自行开始做独轮车了,而教室里的孩子们视频都还没看完。我当时该提醒孩子们看到这个差别,这就是看文字说明和视频说明的第一个差别。但当时我已被孩子们火热的制作激情卷了进去,忙着帮带胶枪的孩子找插座(*´I`*)等把插座给他们安顿好,又出现个吓人的情况,有个组居然在用火!我赶紧过去看,只见庆庆和明明配合很默契,明明一打燃打火机,庆庆就很熟练地把热溶胶棒对准火苗烧一下,马上粘胶。虽然看得出他们很熟练,但我还是很担心,就一直陪着他们这组。后来我突然想起,还没开始计时!我只有赶紧推测从8分钟开始给看纸质说明的4个组计时。这时看视频的孩子都还没看完视频!
视频组终于看完了,他们也开始制作了。
倒计时还差1分钟时,庆庆组最先完成!我赶紧把他们的打火机收了。
10分钟已到,文字组的独轮车都基本成型,视频组还在紧张地制作中。想着孩子们正在兴头上,我这会如果强行停止他们的制作,恐怕会很抵触,干脆等他们做完吧。
于是,我又延长了一点时间,最后孩子们交来的作品:
最后孩子们得出结论:看文字说明,做得又快又好;看视频,获取信息慢,做得也慢,也不好看。
还好,这个教学点达成了。下周还有2个六年级班要上这个内容,我要吸取教训,提醒孩子们不准带使用明火的工具。我还得给孩子们多准备几个插线板。
在此,再次感谢陈韵芝老师这么重视我的提问,昨天下午还专门在群里问起我这个问题。我因为中午一回学校就忙着到班上带孩子们到食堂端饭菜,接着给全班舀饭菜,再接着守1小时午睡,这是最折磨人的!老师在讲台上趴得腰酸背痛,眼睛还要一直盯着下面七拱八翘的小家伙们,虽然关灯、关窗帘了,小家伙们仍然在下面悄悄咪咪的干”好事”,老师就不得不一次又一次深入到他们当中去悄悄制止。我们老师们私底下说,这就是“一个想睡的人守着一群不想睡的人”!接着再强打精神连上2节课。唉!昨天幸亏不守课服。唉!说远了!
感谢陈老师今天给我的这么多指导(˵¯͒¯͒˵)陈老师的活动记录表设计得太好了!我赶紧保存下来,下周让孩子们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