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谢云老师的一篇文章~《发自内心的觉醒》,文末有个人感悟:
读一篇《中国教育报》专访于漪的文章,看到一句让我颇有感触的话--“教育的力量在于教师的成长,而教师成长的根本在于深度的内心觉醒"。
一直在思考教师的专业成长--成长是必然的,问题是如何出发,或 者说,这出发点建基于何处。于漪说是“深度的内心觉醒”--觉醒这个词,意味深长,而人成长的过程,实为无边无际的苏醒过程,不断地觉悟、醒来,或者说觉醒。
我说过:一个人不可能成为他自己都不愿意成为的人。换句话说,一个人要成长、发展,必然的前提是他自己愿意-基于醒悟,基于自觉,意识到自己的命定和必需,意识到自己的职责和担当。所以我一再说:观念比行动重要,状态比方法重要,氛围比制度重要。只要观念对了,不用逼迫,也会行动。只要状态在了,不用耳提面命,他自会主动地想办法。只要氛围好了,不必有制度的约束,他会自觉地向上向好。
始终觉得:优秀教师不是靠培训产生的,正如优秀作家不是靠学校教出来的。一个教师,总是因为内心的觉醒,然后开始主动自觉地成长,慢慢地成长,一点点变得优秀。换言之,只有当他意识到成长是内在的需要,才可能自发地行动,不断地超越。
“我必须超越,这是生命的姿态。”于漪说。这位年满八旬,从教近60年的老人,依然走在我们前面。她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但一辈子还在学做教师!”这正是“深度的内心觉醒”的体现。
可惜,正如一位好友所说:“没有觉醒的教师依然大有人在。”而这些人,并不明白自己的职责和使命,甚至并不清楚自己的思想、行为,将会对学生产生怎样的影响,所以他们大多茫然甚至麻木地接受外在的指令,没有内在的驱动。
“迫于外界的压力产生的改变不会持久,唯有发自内心的觉醒,甚至是痛彻心扉的反省才会让我们的教育生活发生质的改变。”我记住了好友的话。
个人感悟:
最近很懒,特别想躺平。什么都不想干,单纯做好教学,听听书,看看书,健健身就好。看到谢云老师的这篇文章,还是有一点触动。所以,在健汝老师发起的诗意朗诵栏目中,我打算朗读这篇文章。一来给自己打气,2024有勇气、有力量继续前行;二来想以此致敬我所特别尊敬的三位师长:孙明霞老师、谢云老师和张文质老师。可以说,从2019年开始认识明霞老师之后,他们是唤醒我内心的觉醒,促进我成长的导师,是我生命中的重要他人。
走着走着你会发现,原来柳暗花明处,就在某个转弯的路口。莫彷徨,只要走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