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对庞勒的《乌合之众》的学习总结
前言
《乌合之众》,读过这本书的人对它的看法大相径庭。
- 一种是将其奉为经典,群体心理研究的鼻祖,揭露了群体的特征
- 一种是认为其不严谨,尤其是其结论的得出十分草率,对女性带有偏见,而且容易误导他人
个人感受
- 书中对群体心理的总结,符合观察。
- 个别观点,有警醒意义。
群体的特点
- 易受暗示:群体容易受到暗示
- 头脑简单:在集体中,个人的智力会下降、个性会消失
- 在群体中,蠢人不会感到自己的平庸,而是产生了一种强烈的短暂的巨大的力量
- 群体的想象力丰富、不会推理,只会通过形象来思考
- 影响大众想象力的不是事实本身,而是它扩散和传播的方式,只能通过“浓缩”,让事实有突出的形象,才能影响群体的想象力。
- 在群体中,容易冲动、多变、易怒(中性评价)
- 夸大感情:群体的感情会夸大化、简单化
- 少数领袖人物发挥主导作用:群体需要信仰,需要有一个神
群体行为的特点
- 盲目性和易受操纵性:个体的思维和判断容易被群体的意见所左右。
- 情绪化和冲动性:群体容易受到情绪的激发和引导,表现出极端的行为。
- 以直觉和感觉为主:群体倾向于忽视理性和思考,依赖直觉和感觉做出决策。
- 对异己的排斥和攻击倾向:群体容易形成对抗他者的团结,排斥和攻击异己。
- 群体的行为往往表现出极端化、情绪化和低智商化。
群体中的个体行为(个体一旦成为群体的一员时)
- 丧失独立思考能力:个体的理性被群体的集体情绪所取代。
- 行为极端化:个体在群体中容易表现出极端的行为,如暴力、狂热等。
- 道德水平变化:群体中的道德水平可能极高或极低,个体的行为不再受个人道德约束。
- 群体中的个体为了获得认同,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归属感。
群体的信念与主张
- 受种族、传统、政策、教育的影响
- 语言和象征:极具感染性的语言和象征符号可以激发群体的情感和行动。
- 领袖人物的煽动:领袖人物通过演讲和行动可以引导和操纵群体。
感触点
- “拉丁式教育,获得了知识又找不到相应的工作,这种方式肯定会把大家都变成反抗者。”我们以前的教育就有这种特点,其弊端也慢慢显现出来,很多人也纷纷意识到大成本的教育投入是不划算的,以后的教育应该也会向职业教育倾斜。
- 情绪确实是很影响群体的行为,大多是不理性的行为,这是市场会短期超涨或者超跌的本质原因。理解这种规律,一方面不让这种盲目的情绪(至少是减少)对理性决策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可以从中增加自己的情绪记忆。
- 身处群体、理解群体、保留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