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人生的规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最初接触“佛系”这个网络流行词,是来自教写作的刘主编。
他说他曾经在三十岁的年纪,就成了佛系青年。过着看似清心寡欲实则一事无成的懒散生活。
我心里荡起一阵涟漪:原来我看似洒脱的生活,其实也是一种佛系生活。
而我的年龄,却已与青年再无缘。
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就过成了这样一种佛系生活。
“一切随缘,一切顺其自然”成了我的口头禅。
再后来,我去百度查询“佛系”一词的确切含义,却发现,原来真正的“佛系"并不是简单地懒散着的态度,而是要把自己的兴趣爱好永远放在第一位,基本上所有的事情都想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和节奏去做。
它的引申含义是在说一种生活态度和方式,是一种有目的的放下,顺境淡然、逆境泰然的活法。
这样看来,如果真能达到“佛系”的境界,也未尝不是一种睿智和豁达。起码,该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即使社会不会允许人们都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发展,但能够保持住兴趣和爱好的人生,不也是一种成功吗?
但往往好多人在打着“佛系”的幌子,过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的平庸日子。
有人善意地给佛系青年找合适的理由:在重重压力和焦虑的社会节奏中,年轻人对抗不了现实社会的残酷,自然而然的一种自我保护、自我消解的方法。
然而,在年轻的时候,就让自己无欲无求,不去努力冲破自己内心的枷锁,不去尽可能地碰壁,等老去的时候,难道心中不会留有遗憾吗?
即使没有多大的成功,但至少可以对自己说,我努力过了。
如此说来,佛系青年的生活方式不可取,那步入中年的我们,就可以放纵自己的佛系心理?
我常常教育两个孩子,你们一定要在学习的年龄,学到知识,学到常识,学到能力,学到生活技巧,但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学到养活自己的能力。
这是一种拜金主义还是唯物主义呢?
我是一个不会赚钱的女人。
年少时也幻想过升官发财。但这条路上的人太拥挤了,能力不济的我,被一波又一波的人挤得不见了踪影。最后沦落到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地步。
于是想,做一个商人吧,管他是几道贩子的商人了。但却仅仅局限于想了又想。
没有一个行业适合我,这是我给自己的定论。
我没有足够的经济头脑,没有一定的吃苦耐劳精神,没有固定的时间,没有洞悉经济状况的能力,最重要的投资能力,我更没有,因为我没有可以自由支配的资金......
其实,这一切都是我给自己找下的理由,可以继续懒惰下去的理由。
孩子们也会在我教育她们的时候,弱弱地来一句:‘妈妈,你现在开始也可以。无论是学习知识,还是学习赚钱,都可以从头开始。根本不晚。”
但我还是把自己的时候局限在了一亩三尺地的家庭生活中。
接送孩子上下学,奔波在孩子们的学校之间,关注孩子们各自的学习成绩,和老师随时沟通她们最近的学习状态和可以提升的空间。
然后去买菜,去购置生活用品,收拾家,做饭洗衣。
也曾经问过好多人,你们家的这些琐碎的事情谁在做?
看到风光靓丽的姐妹们在各自的领域里叱咤风云的时候,在羡慕嫉妒之余也懊恼自己的沦陷。
但过了那股情绪,生活依然还是这样继续着。
依然是家庭主妇的模式。
看着先生赏赐似的放下钞票,我的心里有欢喜也有悲哀。
欢喜的是他没有限制我的一切自由,无论是经济上的还是精神上的。
悲哀的是,我终究活成了他的附属品。
我有足够的时间和金钱去培养我的小资情调,去抒发我对生活的喜怒哀乐,去追逐我认为的心灵上的欢愉......
我还是没有去赚钱的本领和思路......
这是我目前最大的遗憾。
有时会想,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但有时也会懊恼,我的所谓的尊严去哪里了?怎么就让自己这样被动地生活在他的影子里了?
那个想要实现自我价值的女生哪里去了?
那个想要和男生平起平坐的要强女生哪里去了?
是什么把我的棱角慢慢磨成了这样的“佛系”型?
花艺真能满足我的追求?茶艺真能安定我游荡的灵魂?瑜伽真能舒展我身心的约束?
于是我在空闲的每一个时刻,翻阅着不同的书籍,试图找到属于我的那一片土地,能够让我心灵安宁的某一种生活方式。尽管我未必能够即时就改变,但起码我会有了前进的方向。
“努力着,就是最好的生活方式。”这是我自己给自己的谏言。
我要用“佛系”的哲理,一点一点地努力,从而点亮我以后的人生。
但愿一切都真的是最好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