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3日 星期六 深圳阴
最近常听人说:我很孤独。
那一段时间,我觉得自己也很孤独,我可以一个人逛超市,一个人去咖啡厅,一个人去看影,一个人去吃火锅,一个人爬山,甚至还一个人去医院做手术。那时,我觉得我是个孤独的人,我可以忍受任何孤独!
今天我了解到对孤独不一样的诠释,《走出孤独》让我知道曾经这一切只能说明我擅长独处;因为一个人后,我可以很快融入到熟悉的社交圈子,可以立即和朋友们一起聊天说地,和家人共度时光。
究竟是什么孤独呢?
真正孤独的人害怕社交,封闭了自己的内心,不愿意与他人交流,也无法与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这种孤独是有害的,常时的自我封闭会降低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以此来说孤独应该来自于自卑吧,因为自卑所以害怕,因为害怕所以自我封闭。
所以独处和孤独是不一样的,自我封闭的孤独对人的心理健康有害,但独处对于我们却是有益的。
比如,累了一整天后,早已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应付多余的社交活动了,这时如果有朋友打电话给你聚会,你内心其实是拒绝的,当你有了自己的时间计划或你正在准备考试,又或者对自己的工作或学习进行复盘时,那么独处对你来说就相当有必要了。
如果你觉得一个人做一件事的时候,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反之觉得很自由,请告诉自己这不是孤独。孤独的背后,是对人群的敌视。
正如某人被迫一个人去做一件事,却找不到一个可以信任的人来和你合作,那么他就是一个孤独的人。那些遇到问题不会想去求助他人,与他人建立合作关系。只在乎自己成功,不愿意也无法融入社会,那么他内心是极其孤独的人。
再比如职场上的老好人宁可自己受尽委屈,也不敢拒绝同事们的要求,因为他们害怕拒绝之后,同事们会讨厌和排斥他们。他们把身边的人看作洪水猛兽,只要有一个人指责他们,他们的内心就焦虑不已。所以说,不是只有离群索居才叫遁世,身处人群中的孤独才显得刺骨。
所以一个人做一件事,并不意味着孤独,真正的孤独是无法融入社会与他人建立合作关系的。走出孤独的方法,首先在于意识到自己需要改变的是目标,其次,需要重新设定一个新的目标,只要目标变了,心理状态和行为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昨天,翻看自己初写日记时的心情和状态,确定那个时间的我是孤独的,我没有明确的目标,似乎也没有了可以说话的人,每天就是孩子,家庭,随性的工作。我感觉到自己已成为走在社会边缘的人,那就是孤独的感觉吧。遇见了孙老师,我开始写日记,开始和群里的朋友们互动,找回了久违的激情。再之后,写日记时我是一个人的,安静的,内心开始从孤独转向了独处,因为当下是自由的,舒服的。
停写约一年后,我再次写日记,内心更平静了,虽没有更多的在群里互动,却让我遇到了43期的组长又五月,看着她的文章,看着她阅读的复盘,我感觉到了输入的力量,于是我开始学会安静的阅读,然后写属于自己的文字,当下,我是一个人,但不再是孤独,那是一种独处的快乐!
朋友们,当下你内心是孤独的挣扎还是在享受独处的快乐和自由呢?
不知几时向往的生活变成了一人,一书,一茶,一世界!